东晋高门士族不仅开发了会稽,而且还开发了钱唐。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中周夷甫、澄见语:‘卿知处明、茂弘。茂弘己有令名,真副卿清论;处明亲疏无知之者。吾常以卿言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试。’顷来始乃有称之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过,不知使负实。”
【译文】
大将军王敦呈送晋元帝的奏章说:“王舒很有风采节操,简约刚直,确实称得上高雅的人,自然胜过王邃,他是臣少有的很赏识并扶植的人。在这期间王衍、王澄告诉我说:‘你了解处明和茂弘。茂弘已经有了美名,确实和你的高论相符;处明却是无论亲疏都没有人了解他。我常常把你的话放在心上,去了解处明,却毫无收获,恐怕你对自己说过的话已经感到后悔了吧!’臣感慨他说:‘您按我说的试着再看看。’近来方才有人赞扬处明,这说明一般人只是担心了解人过了头,而下担心对其实际才能了解不够。”
王舒是王敦的堂弟,据《晋书·王舒传》说,王舒“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
后来,王舒避难过江,才做官,今天读的故事中,王舒倍受王敦的夸奖。那么王舒究竟是不是真如王敦夸奖的那么优秀呢?
01 王舒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出镇会稽后,使会稽迎来了跨越发展。
自咸和元年,公元326年,王舒任职会稽后,会稽内史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可以说王舒奠定了会稽成为独立都督区的基础,并进一步影响到东晋东扬州的设立。
终东晋南朝,会稽一直是浙东地区政治中心,其地位的取得,实肇端于东晋,始倡于王舒。
王舒出镇会稽,也是东晋高门士族任职与开发会稽之始。
他们对会稽经济的开发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追根溯源,后世高门士族出镇与开发会稽,实肇端于王舒之奠基之功。

02 王敦赏识他是有原因的,不愿就职会稽郡也是有原因的。
307年,就是永嘉元年,王敦被任命为青州刺史,王舒前往投奔。
不久又征召王敦为中书监,因道路艰险、寇贼太多,王敦为了轻装上阵,尽快回到洛阳,把妻子襄城公主丢弃在半道上。
而公主的侍婢及金银财宝则被王敦分发给将士,王敦的手下人没有不争抢的,唯有王舒都没看一眼,这更为王敦所赏识。
九月,司马睿出镇建康,王舒与父辈及兄弟都渡江跟随,是随晋元帝渡江的“百六掾”之一,先后任镇东参军、溧阳令。
公元324年,王敦举兵叛乱失败,与其同谋的堂兄王含,还有王应父子前来投奔王舒,王舒派军队将他们擒拿后沉入江中,朝廷给了他进封。
第二年五月,朝廷以陶侃代替王舒的职务,改命王舒为安南将军、广州刺史。
王舒以有病为由,不想去岭南,朝廷也认为他有功劳,不应去那么远的地方任职,于是改授湘州刺史、安南将军、持节都督。
又次年四月,王舒代替邓攸被征为尚书仆射。
八月,朝廷征讨苏峻,司徒王导想要王舒做为外援,于是表奏其为抚军将军、会稽内史,中二千石俸禄。
王舒上书推辞说“会稽”犯了他父亲王会的名讳,朝廷议论认为字同音异,并不违反礼法。
王舒又上书说音虽异而字同,想换别的郡。于是朝廷将改“会”字改为了“郐”,王舒才不得不上任。所以说王舒还是一个至孝之人可见一斑。

【评价】
《晋书》:
处明夙令,声颓暮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