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感

作者: 5f130344e33b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11:07 被阅读13次

    终于啃完了这本书,在从银川出发的火车上。

    但是至此,我的内心还是不安的,书本最后显示的“END”带给我的是无尽的悲哀,惋惜,愤怒和无奈。第一次看这种反乌托邦反得这么极致的政治寓言,初始之时有朋友劝我别看了,难懂而且会让人内心压抑,但我还是想尝试。

    我承认,最初是很难理解的,甚至连书里面分布的几个大国,互相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弄不清楚,只有一种感觉,深深地压抑感,我尝试着记笔记,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一些我看到的一些被反复提到的词语,短句等等。但是还是不太容易去理解,可能我更习惯于对话式的讲解,这也让我明白为什么人们相比于理论书更喜欢读小说了吧。

    《1984》感

    奥威尔刻画的是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在这个假想的未来世界里面,以“老大哥”为领袖(当然这个人存不存在我并不知晓)的独裁者为了权力,剥夺人性,电幕,麦克风,思想警察,甚至是由小孩子组成的督察队都像是高压泵一样压着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不敢随便说话,随便行事,甚至连多余的一个眼神都可能被身边某一个谁举报,等待你的是无尽的黑洞。

    思想被扼杀,人性被泯灭,自由被剥夺,底层人民极度贫穷,无助,生活的单调。却无人敢反抗,满大街都是“老大哥”的照片,配着那句话,“老大哥在看着你”。

    “战争就是和平 自由就是奴役 无知就是力量”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名字取决于温斯顿·丘吉尔)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茱莉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可能温斯顿是这本书里最正常的一个人,相信事实,相信真理,但最终以己之力是拼不过那个满是谎言的社会的,之前短期内是不会的。

    再被带走“清洗思想”的过程,他两度被放在“101室”,但是两次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曾经以为是“兄弟会”的奥勃良其实是一个内党思想警察,整个受刑过程让我只想跳过,就当书里没有描述,可那就是事实。

    从意识清醒,相信真理,相信爱情,相信自己内心的想法,到被仪表折磨而逼迫自己去接受奥勃良的想法“2+2=5的”,中途他有过挣扎反抗,但最终还是降服于身体受到的痛楚,奥勃良说,你的改造分为三个阶段“学习、理解、接受”。他想,死亡是解救不了他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会同意让他死。

    从刚开始的怀疑,到为了内心的想法而奋发,最后被无情的摧毁。这是属于温斯顿自己的英雄史诗。但同时也寓意着当社会真的发展到大洋国那个样子时,做什么都晚了。个人力量真的会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无助和渺小。

    这种反乌托邦式题材的书,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去看第二遍,抑或第二本,但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这只是一本书,和未来无关,毕竟未来是可期的。

    致敬温斯顿·史密斯。

    《1984》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84》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bs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