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人给我们讲:年,是一种吃人的怪兽。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吃人。所以,年三十天黑前,一家人都要躲在家里,不能出去,否则会被年吃掉。晚饭后,开始放鞭炮,把年轰走。第二天初一,人们早上开门见了面,互相作揖恭喜“过年了”,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
初一早上,人们见面了互相恭喜的仪式就是习俗里的“拜年”。虽然传统说法里,年是个怪兽,但是,在我记忆中,孩子们是喜欢拜年的,喜欢拜年的热闹,喜欢拜年有花生糖果吃,喜欢拜年有红包......
小时候拜年,热闹而欢乐
初一早上,天还没亮,我被一阵阵的噼啪噼啪的鞭炮声吵醒了。南方的冬天,虽然气温只有零下3度,但是,屋里没有暖气,空气中的潮湿,使得房间里显得寒冷。我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真想再睡,但是,屋外的鞭炮声更大了,一阵比一阵紧密,我缩在被窝里,用被子捂住耳朵。
“快起来了,给爷爷奶奶拜年了。" 母亲来叫我起床了。
按照往年的惯例,母亲和奶奶早早地就给孩子们准备了新年穿的衣服,我的新衣服是,一件红梅花棉袄,一条蓝色棉裤,还有手工新棉鞋。想到有新衣服穿,我开心地下床了。
这是农村的老屋,堂屋的正中央摆着八仙桌,桌子旁各放一把椅子。两把椅子被挪到屋子中间,并排放好,爷爷奶奶穿着新棉衣,坐在椅子上,等着我们拜年。
爷爷奶奶前面的地上放着棉垫子,大伯大审、二伯二审和我父母带着各自的孩子们,开始拜年,按长幼秩序,一家一家地跪在垫子上面,面向爷爷奶奶磕三个头,并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等我们拜年完,爷爷奶奶呵呵呵地笑着,也祝孩子们新的一年顺顺利利!说完,给我们孩子们每人一把带壳的花生,还有几颗糖果。然后,我跟着堂兄们拿着鞭炮跑到屋外,男孩子们放炮,女孩子们捂着耳朵尖叫,空气中散发着一阵阵的鞭炮烟火味,还有欢笑声。
早上吃过汤圆后,大人们便带着各家的孩子们去亲友家拜年,那是我们最开心的一天,也是最爱父母的一天,因为有父母的陪伴,那天只见父母的眉开眼笑,那天没有父母的训斥。那时想,要是每天都是这样多好啊……
中学时过年,看春晚,收红包
上中学时,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了,平时没觉得他们不在的影响,但是,年三十到了,就明白了大人说的一句话: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个家,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只是亲戚了。
年三十,长辈们不在一起过,而是各自的小家团聚。我和哥哥给父母跪拜祝福,父母给我和哥哥红包,但其热闹程度远比不上爷爷奶奶在时。那时,社会上流行拜年给红包了,就是红色的小信封,里面装钱,金额不多,但都是取吉利的数字,比如6元8元,寓意六六大顺,恭喜发财。但是,我们不管多少,有红包就开心。
当年,已经流行年三十晚上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了,我们早早地坐在电视旁等待了,甚至边吃年夜饭,边看电视,被精彩的节目吸引,根本没有心思关注放鞭炮,只有哥哥会在家门口放一点鞭炮,然后赶紧跑回看电视,生怕错过节目。
初一早上,父母出去给亲友拜年,我是不出门了,因为父母给我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守在家里,接待上门来拜年的亲友。
我要提前准备好瓜子花生糖果,把它们装进果盘,摆在桌子或茶几上,再烧开水,装满暖水壶,预备好茶叶。
然后,一边看电视,一边等待客人来……
传统拜年方式 在变化中
工作后,离开了父母,到了另一个城市,每年春节前就着急买火车票,赶在年三十前回家。大年初一的拜年,照例是走亲访友,互相恭贺新年吉祥,不同的是,我不再收红包,而是发红包了。
到二十一世纪了,传统的拜年方式有了变化,电话拜年省去了车马劳顿,短信拜年可以给更多的人送去新年祝福,发展到现在的微信拜年,微信发红包把过年的快乐分享给大家。
一场意外,促进了拜年方式的新变化。
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因隔离病毒的需要,许多人无法在春节与家人团聚,互相拜年,更多的人拿起手机,用微信文字、微信视频来拜年,甚至微信视频团聚,互相问候,互相安慰。抗击疫情,身不在一起,但心联在一起。
恍惚中,我想起儿时大人说,年是一种吃人的怪兽,年三十晚上,我们都要躲在屋子里,以免被吃掉,2020年的怪兽有多么凶猛啊,但这个年过去了。
马上,2021年的怪兽要来了,不要怕,有了过去的经验,今年我们的准备更充分。年,来吧,我们就等着互相拜年的恭贺新春了。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