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云:“入乡随俗, 出水随弯。"只是习俗最难改。移民踏入异国他乡, 就是来宾访客, 旅居犹如寄人蓠下, 既陌生又新奇。 总觉得龙床不及狗窝,难予适应。性格与习俗一时也难改。人说:江山易改,秉性难易。 几多人都是如此入乡不随俗。
初来刚到, 萍水相逢, 滿眼红毛绿眼黑皮肤。路遇撞面一声“哈啰"打招呼, 当你反应过来时,人已擦身而去。出入公共埸所,别人用手吸住大門, 让你跟上或闪过, 拥挤中忘了道谢一声。甚至要求别人帮忙时, 也讲不出个请字。其实,这不关风俗,而是做人必备的三大礼貌。礼下必能趨吉避凶, 为何不养成习惯呢?
礼貌包括所有的言行举止。如果瞪着双眼盯住人家,十分乞人憎。有的新移民好奇望实老番,令他们反感, 并引起误会和愤怒,特别恶人,以为你认出他做过坏事,于是, 恶向胆边生, 会破口大骂, 又或冲动伤人。微小的细节, 构成印象,让老外以为华人是幼稚劣等的民族,骨子里留存歧视。
鬼佬瞧不起唐人, 未必出于偏见, 那是入乡不随俗的文化冲突。例如, 某些睇米批八字的神婆, 经常在街边烧纸钱, 烟天熏地似火烛, 引起老番报警, 闹个不愉快。 在异国街道, 穿着袈裟光着头, 和尚尼姑到处游,外国佬睇见大惑不解, 有的耸耸肩,有的裂咀笑, 疑似猜想,莫非脑子有问题? 年复一年,寺院越来越多, 教育不旺香火旺。
中国人大都有家教。传统认为, 严师出高徒, 老师执教鞭治学生;棍棒出孝子, 家长打儿骂女管他们。年轻的父母火气大,呼喝如雷响, 一不小心就被人报警,父母带子女出街, 小孩顽皮象出洞老鼠, 大人不制住,不以礼仪点化, 一旦哭闹要买玩具就打, 警察见了当场锁人, 因虐待儿童而判给别人教养。明知犯法,事件不断发生。
纽约市有个孔子铜像, 成了华埠一景。后来, 又在附近不远处, 另立了一尊林则徐像,老外不知是什么神仙。如果放在英国伦敦,够意思。可惜供奉在花旗。人总是任性的, 买了房子, 喜欢张扬门面, 装修成另类突出, 十分碍眼, 不顾街道社区的统一协调, 引起街坊反对。暴发户的心态是虚荣, 这些人又喜种瓜种菜, 屋前屋后苍蝇蚊虫飞。如此又掩不住世人利眼:富人种花, 穷人种瓜。
一国自有一国法,千万要谨慎行事。古训:“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提醒做人要顾虑后果。纽约天, 常落雪,铲扫最麻烦。不过, 有人肯帮助隔鄰清扫,助人为乐本是好人好事,但是, 如果行人不慎跌倒, 则要追究铲雪之人,他要负刑事责任。告上法院, 就打官司, 赔偿额惊人。敢问你担当得起吗?
法律无情, 为人未必有功。假设, 朋友亲戚街坊向你借电动工具或长梯, 因此发生了事故, 主人同样要承担意外伤亡和药费。因多宗案件而举办讲座, 教育人们小心在意。有句格言:细心驶得万年船一
人生之路, 处处陷井。你天真认为小事,偏偏正在犯大法。告诉你一桩事: 有人在海滩边捡拾几块彩石落袋, 被警察当场抓起来,带回警局问罪, 并开告票罚款。这家人后悔地说:"早知如此,不该当初一"早知如此?世上无乞耳!
有的事可以避免发生, 仅仅人为造成。有一次, 政府派出种树公司在街边植树,当轮到一家华人门前,走出一位老太婆,大吵大闹百般阻挠。公司人员劝说不听, 于是报警,警车呼啸而来,拿出手拷扣人上车。 种树是环保所需,根据每条街空气测量来决定种植数量。老太婆以为在乡下任性,未考虑自己的能力和效果,作无谓的挣扎,何必呢!况且,街道是国有公众的,关你什么事?
"吃一堑, 长一智。"可惜傻事件件不相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