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暑期,大地绿意盎然,郁郁葱葱。
每年暑假,爸妈总要要带上孩子们回老家小住几天,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如果工作安排得过来,我也会休假和他们一起回去。
当然,对我来说,不管回不回老家,这几天都是我一年中最轻松快乐的时光,对于一个常年拖着两个“高需求宝宝”边工作的中年妇女来说,最需要的就是自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自由时光。
之所以爸妈和孩子们都对暑假回老家如此执着,我来说说其中原因。
暑假回到老家,可谓趣事多多,要数最好玩的,还是以下两桩。
暑期趣事之一:
采蘑菇
云南人对采蘑菇的热情和执着,相信网络上大家都有目共睹,我爸妈也不例外,虽然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利索,还是心心念念的每年都要去采几次,一提到回老家采蘑菇,我妈两眼放光,脚疾似乎一下子就好了。
对于我妈来说,去那座她从小爬到大的山上去采蘑菇,她才觉得是真正意义上的采蘑菇,平时趣其他地方,她都有些“嫌弃”菌子太少,长得还不可爱,为此她每年早早计划,在七八月份,不远千里也要回到老家了此心愿。
也许,老家的山水是她们对自己青春年华的寄托。
因为短视频,孩子们也了解到采蘑菇的乐趣,儿子居然一个接一个看老乡采蘑菇的视频停不下来,然后就吵吵嚷嚷的说要去采蘑菇,才放暑假那几天老妈就带他去附近山里采了几次,毫无收获。
又听妈妈说起老家的山上蘑菇可多了,儿子迫不及待,回到老家第二天中午,我们就去采蘑菇了,生病的老二和弟弟家不到两岁的小星星也没能被我们说服呆在家里休息,只好拿背带背着去了。
在山里,我们找到了很多蘑菇,有可以吃的,也有不能吃的,只要不带点点的和腐烂的,孩子们都会采回去,因为回到家妈妈会一朵朵再检查一遍,该留的留,该丢的丢。
在山里,几个孩子叽叽喳喳讨论不停,整座山上都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除了小蘑菇,一片奇怪的叶子,形状各异的石头和各种小虫子,都让他们兴奋不已,他们每个人找到蘑菇,哪怕是毫不起眼的一小朵,都会兴奋大叫:我又找到蘑菇了,我又找到了……,其他的人就会跑过去围观,还让我拍照发朋友圈……
蘑菇采回家,孩子们一般不太喜欢吃,大人们却有口福了,洗干净,切成片,配上大蒜、青椒、花椒等几样简单佐料,用腊肉炼油爆炒,味道好极了。除了炒吃,用老家特制的腌生蒸着吃菌子的味道也是一绝,还可以煮吃菌子火锅或者炸菌子油,是不是想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蘑菇找得多的时候,洗蘑菇也是一项大"工程",一家人就会齐心协力,一人负责挑拣,其他人负责清洗,边聊着天,只要能吃的菌子,一小点也舍不得扔掉,辛辛苦苦找来,大自然的馈赠,自然要珍惜。
哈哈哈哈,想毕你也已经感受到了采蘑菇的乐趣了吧!
暑期趣事之二:
火把节
火把节,又被称为“东方狂欢节”,是云南白族、彝族人和其他部分少数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到二十六日,是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因为是在暑假,村子里火把节的热闹程度绝不亚于春节。
火把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和传说来历,云南各地火把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但寓意大致一样:驱邪逐疫、祈求丰收。
在我们老家所在的白族村子里,每年农历六月,村子里当年有新出生婴儿的家庭,提前去砍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并请专业人士做各种大火把上的装饰,三层升斗和数十个彩旗。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当天,每家每户都会拼出一些细长形状的木柴和草绳、铁丝,晚饭过后,村子里每户在家的男丁都会自觉来到火把广场,大家齐心协力,把木材一层一层用铁丝和草绳紧紧绑在大松树上,在树尖处,国定好升斗和彩旗,火把就算做好了。
黄昏时分,交上火油,点然火把,在阵阵鞭炮声中,在村里男丁们"一二一,加油!"的口号声中和团结协作下,燃烧着的火把冉冉升起。
全村老少欢聚在火把广场,当年新添婴儿的家庭会给大家发放零食、饮料,端着美酒和红糖水一遍又一遍举到人们面前,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能摆手拒绝,喝一杯小酒或者细细品尝糖水的甘甜,双手接过零食和饮料,他们才会开心和满足,你的欣然接受寓意对新生孩子健康长寿的祝福。
孩子们会拿出家人准备的小火把,有木柴绑的的,有麦杆绑的,有一米多长,点上小火把,烧掉端午节带的五彩线,孩子们开心的玩耍,抓一把松香往火把一撒,火逛顿时大起来,孩子们兴奋的直叫。
天慢慢黑下来了,随着火把越烧越旺,整个村子都被火光点亮,漫天烟花四起,跟着音乐节奏,村子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围聚在火把四周,载歌载舞,共同欢庆美好的日子。
要是有时间,此生你一定要来一次大理,感受一次热情似火的火把节。
更多关于火把节的细节,请查看链接: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