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翻过短刀,只见刀柄与刀身的连接处刻着‘吴四’二字,接着打开包袱,拿出吴伯给的断剑,小心翼翼的刮着二字,思绪漂浮……
霎时间那两匹黑鬃马倾倒在地,车身继续前行撞在了两马的屁股上,时间仿佛静止了下来,空气中夹杂着马的嘶啸和人的惊呼。
“呵!阿耶!!”父亲率先落地,由于毫无征兆,母女二人也从厢中滚了出来,相继摔翻在地。
“兰儿!”父亲艰难的站起身来,揉着受伤的左膀,步履蹒跚地走来。
“阿爷!”阿兰支起身子大喊,再看她,长长的睫羽上挂着几滴繁重的泪珠,脸色苍白,显然惊魂未定,可突然好似想起了什么,惊呼道:“阿爷!快!快去看看我阿娘,阿娘为了救我……撞在了那辕上……”阿兰说着,豆大的泪水从眼眶中流出,像是断了线的珍珠洒了一地。
父亲一瘸一拐的奔向母亲,坐到在地,将她轻轻扶起揽入怀中,她依偎在男人胸前,嘴角泛起一抹浅浅的笑容,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但额角的鲜血如同在诉说着痛苦般地静静流淌着。她慢慢抬起左手,显得无比沉重,好似要用尽所以力气才能举到男人的脸颊,她轻柔地拂去男人眼角的泪滴,喃声道:“温郎啊……咱……咱们只得来世再会了……”男人不住的摇头,泪水一滴一滴的淌下面颊。阿兰爬到母亲身边,扯下罗裙的一角包住母亲额头的伤口,可血却渗过丝罗又缓缓地流了下来。
“不必了……”母亲艰难的摇了摇头,目光转向父亲,道:“温郎……好好……好好照顾咱们兰儿……”接着转向阿兰,道:“兰儿……不要怪为娘的……没能……”慢慢地,她闭上了眼睛,生命好像也伴随着额角渗出的鲜血一丝一丝地逝去。
“采文!采文……”父亲一遍遍大声呼喊着母亲的名字,仿佛母亲听着这呼喊便能醒来。阿兰在一旁低声哭泣,滚烫的泪水一滴滴地落在母亲渐渐冰冷的手上。
父亲猛然回头,环伺四周,大吼道:“哪个天杀的混账奸贼!在此埋伏陷阱,给我滚出来!”
“来了来了,爷爷在这儿哩!”
“浮爷,看来这羊不怎么肥噢。”
“直可惜了老子费半天劲埋的这索子咯。”
父亲正吼着,忽地由杂草丛中窜出四个汉子,为首的汉子身形矮胖,着一身破旧麻衣,手中提着一口柳叶刀,大踏步地走到翻倒的马车前,抬刀剁在了车轮上,左手一挥,道:“哑巴、老贾,过去把那男的剁喽!”接着目光移到阿兰身上,双眼一眯,淫笑道:“二狗,去!”
父亲低咤道:“奸贼!”随之将母亲轻轻送入阿兰怀中,接着一拐一拐的跑到车前捡起了马鞭,与此同时哑巴和老贾已各执一把解腕尖刀赶到了父亲身后,父亲回身即是一鞭,啪地抽在了哑巴脸上,哑巴后稍两步,跌倒在地,只觉得右边脸蛋儿接连着鼻梁一片火热,嘴里支支吾吾的似是在咒骂着。父亲又见那老贾已年近百半,更不惧他,当先一鞭抽在了老贾拿刀的右手上,老贾只觉手背一阵火辣,尖刀随即脱手而落,兀自低头待要查看手背伤势时,倏地一股劲风袭面而来,老贾正预躲闪,眉角却已中鞭,紧接着鲜血从眉骨涌出。
父亲捡起尖刀,却似忘了伤痛,疯子一般的直直奔向正拖拽着阿兰的二狗,二狗见他手持尖刀来势凶猛,索性先将阿兰丢在一旁,倏地压低身子,待他冲到跟前,只一记铁山靠将父亲顶翻在地。一旁的首领早已提刀赶来,抬脚踏在父亲胸口,趁势撩起一刀砍下了父亲的右臂,道:“奶奶的老书呆子,记住老子叫余浮,怕你下辈子想报仇找不着老子!”说着话,便提刀挥向父亲的脖颈。
“不要!求求你!放了我阿爷,我跟你走就是!求求……”阿兰跪在一旁,脸色惨白,双眼好像两口干涸的井,不住地冲余浮磕头乞求。余浮转过他那肥硕的脑袋,对着阿兰轻蔑地一笑,道:“好!”,接着挥刀砍了下去……
阿兰刮着刀上的字,泪水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却怎地也不肯掉下来。
随着吱喽一声,殿门被推开,跟着走进了一个瘦高老道,紧随其后有一扛着幌子约莫十二三岁的道童,老道见着坐在蒲垫上的阿兰,先是一惊,接着目光便转移到了阿兰手中的断剑上。阿兰正要开口,那老道突然微鞠一躬,道:“无上天尊,姑娘可是经吴太公指点而来?”,阿兰点了点头。
“可是温姐姐么?”
阿兰心中一凛,站起身来一看,说话的人正是那道童。
“是小仨子么?”阿兰又惊又喜。
“温姐姐!真是你呐!啊,师父给俺起了名字——‘赵仁予’,你怎会在这儿……俺政哥呢?”小仨子跟着老道待久了,乍一见到故人,喜不自胜,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
“呃,原来姑娘与贫道这徒儿是旧相识呐,来来来,咱们且坐下再叙。”老道伸手一指旁边的蒲垫,接着道:“童儿先将这些行李放下吧。”
待小仨子放下行李,三人一同坐下,阿兰瞥了一眼老道,又瞅了瞅小仨子,随即目光低垂,细声道:“政哥…政哥他,被奸人害死了。”说着,阿兰的眼神开始变得愈发冰冷,冰冷的让人见了都会不禁发颤。
老道闭上眼睛,摇着头道:“哎……无上太乙度厄天尊!”
“政哥定是给山贼所害,这帮狗娘养的畜生,俺爷娘、政哥的阿娘,还有许多乡亲们……”像打翻了碗里的绿豆,泪珠止不住地从小仨子的眼里掉下来,他哭着哭着,想起了村子遭到山贼洗劫的那天……
那日太阳升起,初雪尚未融化,阳光斜斜的洒落在村间的白雪上,使本就晶莹的雪更显皎洁,映的整个村子好似一副水墨画。
“仨儿,这么早不窝在被褥里,干嘛去哩?”
“是俺政哥呦,俺阿爷说,今天日头爷起得早,这雪一会儿准融了,叫俺去挖些枯草根回来喂羊呐!”小仨子拍了拍背上的篓子,接着道:“政哥这是接着活儿喽?”
聂政正了正头上的幞头,道:“对,城里大户人家来了粮,招呼俺去卸货哩!等回来,给你带些胡饼子吃。”
小仨子眯起了眼,嘻嘻笑道:“谢谢政哥!嘿嘿,俺先去后山啦!”聂政微笑着点了点头,转身离去。小仨子也哼唱着:“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一路欢跳着向后山跑去。
日头渐渐偏南,阳光照耀处,雪已慢慢融化。小仨子手冷了,捡起一把阴暗处的积雪在手心里来回搓着,蓦地抬头一望,见村子里飘起了浓烟。小仨子心里发慌,背起竹篓便向村子奔去,早已顾不得撒落在地上的枯草根了。待回到村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被烧毁的房屋和地上大片的血迹,有的血洒在了尚未融化的雪上,在这白雪的衬托之下,更显鲜红。
小仨子先是一怔,随即想起了爷娘,脚底生风似的跑回家中,却发现爷娘双双躺在血泊中……
“仨子呀,你可知道,后来政哥招呼了几位同伴去宰了那伙子山贼。”阿兰喃声道。
老道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火折子,道:“无上太乙度厄天尊!”接着把火折子吹着,递向小仨子,道:“天色晚了,童儿将那几盏灯点了去吧。”
小仨子擦了擦哭的红肿的双眼,接过了火折子,自去点灯,边道:“政哥为俺们村报了仇,俺是知道的。”小仨子点完,坐了回去,接着道:“可如今这世道,山贼又哪里杀的净呢……”阿兰拿起短刀在手中晃了晃,道:“我也不知道,他算不算是山贼。”小仨子疑惑道:“杀死政哥的不是山贼么?”
“童儿,不便细问了!到那灵宝天尊像后把为师的包裹拿来。”老道说完,转向阿兰,道:“姑娘明日可是有大事要做?”阿兰双眉一锁,道:“你怎知道?”老道微一点头,道:“那咱们这就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