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马精英阅读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公益活动——《如何打造你的卓越关系》,主讲人是鲁老师。
鲁老师提到一个关系演变模型,列举了7个时期。(后我上网查了之后,补上了一个冷战期)
吸引期——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欣赏期——放个屁都是香的;(鲁老师说持续半年左右)
习惯期——一边玩去;
期望期——你咋这样呢?
冷战期——谁先开口谁是犊子!
失望期——是不是外面有人了?
确认期——哼哼,这条短信还不是证据?
破裂期——我恨你!
在这里面,鲁老师强调爱是一种感觉。关系的变化源自于感觉的变化。
关键时期在于失望期和确认期之间。如果能够坦诚开放的沟通,那么负面无意义的幻想,可能就会打破,关系会回归。
以上,是公益课上关系模型部分的概括。
我上网找了一下,发现网上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很少,唯一在简书上发现了一篇“真爱密码”的学习感受。还借此发现了《真爱密码》这本书,李中莹先生也推荐了。如果你知道更多的内容,欢迎交流。微信号821629683 光年
虽然没有理论支持,但我还是认可这个模型。因为只要你在亲密关系里,就可以在这个模型里找到印证的时期。
那么这个模型对于教练的意义是什么呢?
一,洞察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我原来狭隘地认为这个模型只适用于亲密关系,细细琢磨,发现更多印证。
比如你有事找好朋友帮忙,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能就会进入冷战期,进而失望、确认和破裂。有些人,就这样错过了。
比如公司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也会有同样的时期。老板招了一个员工,从听他天花乱坠的讲,到后面啥事没干成,最后失望、确认,辞退。
比如新进一个同事,感觉很阳光很不错,但后面的交往中,发现对方的一些缺点,进而导致性格不合之类的感受,最后不屑交往。
很多来找教练的客户,80%都是关系方面的问题需要支持。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个模型,那么就可以清晰客户所处的位置,并引发顾客的自我觉察。
二、挖掘冲突的源头
没错,期望期是源头。这里和其他的学说也是一致的。《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沟通的艺术》里面会提到的需求。
对别人的期望是源自自我的需求。当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情绪。失望就是由此而来的。
也就是在我们能够洞察自我的需求,并不是对方的义务的时候,就是调整的时候。
我们期待对方的改变,是对方想要的吗?不一定。
如果不是,那么就会失望。
如果是,那么就会促进。
教练技术有一句话,叫:不要期待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
很多人习惯说这一句话:说了你一万次了,你就是不改!可是在这句话背后又验证了一个事情——你重复了一万次的做法,对对方是无效的。那么是否应该调整你的做法了呢?
三,重返吸引期
这部分的内容可能只是我的一个感受,没有任何凭证依据。
如果我们能够觉察自己失望的情绪,并发现自己的需求,并认知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需要为你的需求承担责任的时候,可能我们就可以自我调整了。
再不是要求对方改变,而是发奋让自己改变,活出更好的自己。同时,自己也更多地去观察对方的优点,形成正向积极的思维。或许关系又会有所增长。
所以我认为,重返吸引期是可能的。
网络上也有很多这样的文章,“让前任后悔”、“谢谢你不娶之恩”之类的,当活出更好的自己时,往往能够产生更大更强的吸引力。
以上,仅我一家之言,如有不同见解,欢迎指教。
感谢鲁老师又拓宽了我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