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
毛姆铁了心只提问的时候,那种抓心的酸爽就像隔着胸膛挠不到痒痒,没有任何办法。
《刀锋》是最近最认真阅读的一本书,逐字逐句,教科书式阅读,疑惑的地方还会停下来思考。这恨不寻常,自从快速阅读,就没有这样的体验了,但这种认真相当值得。这是本20岁、30岁、40岁都值得阅读的一本书,完全当得起。
从头到尾提着心,比读《月亮和六便士》还要揪心。可以安心捡六便士而不去管月亮,可活生生的拉里的困惑,却应该是每个人的人生都经历过的时刻。
一
不敢回答问题,也不想拉里回答问题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同款困惑。
我有过,我做了选择。大家都做了同样的选择。而和拉里一样做选择的,我们叫做废柴,咸鱼。
《刀锋》想说什么?为废柴正名吗。不是。
有些问题没有答案。毛姆诚实的只提大哉问,答案,必须每个人自己给。
读的时候,内心非常分裂。明明很怂的早已做了选择,还是很怕自己去回答问题,也很怕身边的朋友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条艰难的路,一条一旦开始,就必须也只能走下去的路,而且,注定孤独。拉里用尽了一生,毛姆没做任何评判,但我依然觉得,这样的一生,太辛苦了。
二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计划,但命运有自己的安排
拉里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路?帕西。这个出场就领盒饭的超级大龙套,恰恰是他用自己的名字“替罪羔羊”彻底的改变了拉里的人生。
拉里原本可以有别的选择,但经历过帕西之后,他没有了。
毛姆对拉里的描写就两个字,偏爱。这样的拉里应该会让任何一个读者爱上他吧。高挑俊朗修长,风度翩翩热爱生活,有最阳光爽朗的笑容,纯真质朴,热情内敛,有清晰明确的好恶而又不让人反感,聪明又诚实,浓烈又健康,20岁最美好的蓬勃样子,几乎是人见人爱的范本。如果按照一般世俗的标准,会有大好的前程,有众多人愿意为他铺路,一路顺遂的走向人生赢家的方向。
这不就是人生应该有的样子吗,而且,是最完美的那种。
这样完美无瑕疵的拉里,在芸芸众生中,是出挑的耀眼的,是人人都想活成的样子。但和帕西放在一起,就弱了。帕西一副石头中蹦出来的样子,像没有明天一样的活在当下,在战争中却不憎恨战争,把飞行任务当做游戏,把每件事玩儿一样做到极致。要命的是,这样让拉里觉得自己弱爆了的帕西,偏偏玩儿一样救了拉里,成了真正的“替罪羔羊”,依然像玩儿一样无所谓,微笑着丢下拉里。
拉里的人生就此改变了航向。20岁,面对人生的大哉问,就要去寻找答案,寻找没有答案的答案。
三
因为没有答案,所以人生都独一无二
我甚至有点暗暗庆幸,自己不是在20岁就需要像拉里一样去寻找答案,人生浑浑噩噩的过20年到40岁的年龄再找答案,似乎是赚的。赚了没心没肺的20年呢。如果那么早就找答案,是不是不够享受人生?
我不敢回答这个问题。但我懂拉里对帕西那种借了帕西的生命的感觉,换我,我会怎么做?幸好我不用回答。
幸好,也不是在20岁回答这种人生的大哉问。答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拉里做了自己的回答,拉里用无所谓的玩世不恭把帕西永远放在了心里。帕西救了拉里,而拉里用自己作为“替罪羔羊”完成了和帕西的交换。
四
人生都是偶然
毛姆并没有用生死去定义这段友谊,只是借第三方之口寥寥几笔带过,对真相也撇清的一干二净。
但这一段,我觉得是解释拉里和战前变了一个人的答案。在拉里心里,对这段友谊,是有定义的吧。
image.png
有评论说,《刀锋》告诉我们人生可以有多种活法。我不同意,真的会有人愿意选择这样的活法吗。40岁的时候,可能有,20岁,没有帕西,就没有拉里。
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