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香港电影的“午夜场”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香港电影的“午夜场”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作者: 深夜放映室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22:23 被阅读0次

香港电影的午夜场是很出名的,以前有个女歌手艾敬在她的成名曲《我的1997》里还唱过:“1997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场。”不过,香港午夜场可能跟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并非都是放一些儿童不宜的小电影,它之所以形成一个文化现象,是因为很多新片都要在午夜场试映。以前香港电影正式上映前要在午夜场试映一周左右,主要看看观众的反应,如果好的话,就加大宣传力度,如果反应不好,赶紧拿回去改。这就是香港独特的午夜场文化。

午夜场一般是晚上十一点半开始,这个时间点的主要观众肯定不是第二天还要上班的白领,以底层百姓、古惑仔居多。别看这些人文化层次不高,但阅片无数,对商业片的判断相当准确,而且这些人不像那些白领还讲点“文明”,他们对电影的反馈非常直接,好看的就拍手称赞,不好看就当场开骂,往台上扔东西,甚至影院的椅子都要被砸掉。所以遇到超级大烂片,第二天各家影院经理会互相问一问昨晚砸了多少把椅子。其实我们内地也曾流行过录像厅,跟午夜场的情况有点相似。

因为要了解观众反应,导演和投资人一般也会去午夜场看看,有的时候还会带上演员。如果观众不喜欢你的片子,那就惨了,他们知道主创在场,骂得就更起劲,这种灰头土脸的例子太多了。香港电影大佬吴思远说,他亲眼看到几个导演,坐在那里傻掉了,散场的时候导演在那里站不起来,一个劲地说,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当年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就是这样,观众大骂看不懂,投资人邓光荣看完午夜场差点当场气死,直接被送到医院打点滴。本来《阿飞正传》要拍续集的,但因为观众反响不太妙,续集就被掐掉了,由于票房不理想,邓光荣的那个电影公司“影之杰”也以关门收场。

所以徐克死活不敢去午夜场,有一次几个人抬他进去,他还是挣脱着跑出来了。在电影院旁边的餐厅坐着等,等同行看完了再去问:观众究竟反应怎么样?确定没有人骂了,第二天他才敢偷偷溜进去看。跟徐克多次合作的袁和平也是如此,他也怕被人骂。

午夜场就是票房试金石,而且非常非常准确,李小龙当年的《唐山大兄》在午夜场放完后,全场起立鼓掌,这在午夜场历史上是从未发生过的事,之后电影正式上映,自然是大卖。向氏兄弟的永盛电影公司之所以后来居上,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老板向华胜经常去午夜场蹲点,观众喜欢看什么,每一个桥段的反应如何,他都门清,所以能策划出一系列卖座的电影。

香港午夜场文化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慢慢盛行起来,那时候电视并不发达,娱乐项目很有限,看电影是很大的享受。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港片是最火热的时期,产量惊人,每天都有新片上映,午夜场也相当火爆。到90年代末期,港片式微,午夜场文化也逐渐消失了,现在的娱乐项目太多,午夜场也没人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香港电影的“午夜场”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ki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