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认识考试
考试是评定知识获取状况的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结果(绝大多数考试)。
一张考卷,他考100分(满分),你考70分,他更高兴,但是对你来说更有意义,因为你可以通过这张考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而对于他来说,仅仅是证明与巩固罢了。
二、正确分析马虎
1.信息识别类马虎
读题:视觉——大脑——做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9202/5f3528b92b87e1fa.png)
优秀的学生在读题的时候,除了视觉的参与外,还有听觉的参与—默读(不出声),听觉的参与会对信息进行二次识别,对视觉的内容进行核对,如果有差别,会进行矫正。
解决方案:默读。
2.知识型马虎
对知识不熟练,存在知识漏洞,容易在考试时大脑一片空白,考完以后,头脑清醒,一做就对。
解决方案一:写思维导图,对照目录梳理知识点和对应的例子。
解决方案二:错题本。粘贴(不要抄)错题题目—整理错题答案—拆解分析答案(答题结构,采分点,知识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9202/e5e482afe9c2fb05.png)
3.能力型马虎
经常会出现“手误”,比如2+3=6。
原因:很多人的大脑是单线程的工作模式,同一时间只能处理同一件事,当他在做这一道题的时候同事想着别的问题时,就会出现“手误”。
解决方案:不跳步,稳扎稳打,专心致志。
4.习惯型马虎
书写杂乱,丢三落四,导致错误频出。
解决方案:扩大虚拟内存。用好草稿纸,规范书写,比如九宫格式的布局。草稿纸的充分使用,可以减轻大脑的运行负担,把大脑内存腾出来,扩大虚拟内存,运行更轻松。
5.压力型马虎
人的大脑分为三层,由内而外,分别是:爬行动物脑(本能脑,负责生存本能),哺乳动物脑(情感脑,负责情感、连接和奖励),新大脑皮层(理智脑,负责理性思考、计划、决策)。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9202/429d4cdb478a7c6b.png)
压力会激发人的情感脑,而抑制理性脑。所以,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人是处于感性状态,理性被压制,容易做出“凭感觉”的判断,难以做出理性的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9202/97c1e12498711b4c.png)
解决方案:平时增加挫折教育,考前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疏导。
三、考前注意事项
高考是竞争,更是防守。更多的时候不是比谁赢得多,而是比谁输的少。要确保错过的题不再出错。
1.考前复习,查缺补漏
(1)真题自查法:以高考真题分专题做题,检查自己知识的完整情况,对不完整的知识进行补充、强化。
(2)目录自查法:对照教材目录,复述教材内容,或者绘制思维导图。
(3)关键词自查法:写下知识体系中的关键词,按照关键词进行复述,以查缺补漏。
2.答题冲刺,兼顾两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89202/7f516724052e56ef.png)
考试要与命题人对话,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意图,熟悉命题人出题的思路、角度、用词,甚至是标点,因此,可以把最近五年的真题做五遍,整理试题答案;答题要与评卷人对话,要取悦于评卷人,因此,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3.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是必要的:
(1)分块做真题,形成肌肉记忆。
(2)限时做真题,锻炼速读和准确率。
(3)思考出题策略,答案结构、采分点、知识点,建立命题人思维。
(4)做模拟题,要思考它是向哪一套真题致敬(模仿与出处),还要学会对模拟题挑刺——哪里不严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