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90后的我们越来越相似?

作者: 吉蕾Camille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17:27 被阅读0次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20—30岁的年轻人的话,我会选“趋同”

    是个挺爱看杂记随笔的人,有人觉得这些内容乏味琐碎,但我从里面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人生际遇,就像是偷来了另一个人的生活。

    闲暇时,翻不同人的微博、知乎也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

    原因和随笔杂记差不多,我爱看不同人的言论,相斥的不同的刁钻的温柔的,它们组成一个宏大而多维的世界,让我真真实实看到更大的世界。

    但近几年,我在网上看到有意思的人的频率越来越低。当90后到了二三十岁的年纪,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巨大舆论时,有趣的人却越来越少。

    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他们的好都过于相似。

    这种好,常常是一种浮于表面的好,记不住的好。就像是所谓的网红脸,乍一看都很美,但的的确确缺少了能让人记住的那种美,因为过于趋同。这也是当代二三十岁人方方面面给我的感觉。

    当然,我自己也一样。

    从小到大都趋于去符合一种标准里的“好”,去完成一些标签式的指标。当别人告诉我说,好的成绩,好的工作,好的身材,好的样貌,好的性格时,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以上的标准,然后去做到。

    但其实我并不懂为什么这被定义成“好”,也不懂为什么自己要追求这样的“好”。

    直到有次,深夜翻到一个姑娘的微博,一条条看下去,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另一个自己,从心理到长相风格。

    我尝试用星座来解释这种相同,随即发现我们是牛马不相及的两个星座。

    为什么呢?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了。这些年来,我太多次在网上遇到跟自己“相似”的人,产生共鸣。也太多次在网上遇到别人,对自己说“我们完全一样”。

    一开始我认为,这是孤岛们终于相遇发出的声响,后来我发现,不是的,只是现在的我们善于被煽动情绪,又善于被说服。

    这个发现太恐怖了,它让我明白自己不过是人云亦云的大众里的一个,并且是非常容易被替代的个体。

    因为要找个跟你相似的人,太简单了。

    朋友说,原因在于,“相同点过分范式,由“被教导”形成;不同点过分随机,形成过程毫无主观意。”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这样,在一条轨迹上毫无意识的前进。

    在我看来,这点在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身上,尤其明显。

    我们比八零后更迷茫,比零零后则少了一份个性。竞争越来越大,世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从小习惯了趋同,而长大后则善于利用这一份趋同。

    当一个网红稍露头角,马上会有无数的复制品;当一个产业稍显成功,马上会有各种换汤不换药的“独角兽”出现……

    而大家把这好听地称为,“抓住风口”。

    我害怕的是,我们逐渐把这种趋同演变成一种无趣。更害怕的是,在这种趋同中找不到自己到底要什么热爱什么坚持什么。

    从审美到文字,从偏见到意见,从专业到婚姻,都不该是相似的,都不该只有一个“主流”在说话。

    知乎上我有个还蛮喜欢的答主,回答问题讨论观点的角度刁钻。

    我并不赞同她的每一句话,但爱看她说话,因为她能指出这种趋同性里的弊端,并且给出另一个角度的答案。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足够你从另一个方向看世界。

    她最近的一个回答就是这样,不完全严谨,但我认为需要这样的声音,于是出于多样性(diversity)点了赞。

    被朋友私信来问,为什么给这个答案点赞。

    说了理由,但取消了赞,怕麻烦。

    但在写这篇文章时,突然想起这件事,又想到自己总说要拥抱多样性,却经常因为怕事、懒得麻烦、在乎别人的眼光等等,选择妥协,选择趋同,选择大多数。

    不希望二三十岁的我们是这样的,于是回去重新点了赞。

    反反复复,很矫情的行为。但我想,这个世界真的需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声音。

    很多事情是没有绝对对错的,而知乎而网络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是因为在这里真的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而不是看到同一个世界。

    要探索世界的边界,不要趋同。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是什么让90后的我们越来越相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mt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