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在被现代科学作为研究课题来进行着研究,中外皆如此。
科学对生命的研究属于初级阶段,正不断的有阶段性成果,对中医的研究只是其中一个方向而已。
用科学来解释中医,现阶段还无法做到,也很难做到。因为中医的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老哲学基础上的,你拿建立在西方哲学基础上的科学思维来解释中医,一定是不顺畅的。但是,这不妨碍用正确的科学观来理解中医。
中医走过了太长的路,但大多数时期都是在自己的圈子里兜兜转转,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便限制其发展的空间,每个年代的医者,最终能够成“家”的,无不是自身不断实践的积累和一个“悟”字。无法形成模式化的具体标准,“一人一方”令中医的成才率极低。
到了近现代,西方列强的资本侵袭,在西药巨头的力推之下,刚刚进入工业化不久的西方医药冲进了这片大地,彻底改变了延续数千年的医疗体系和习惯,中医一度险些被废止。本就散兵游勇的中医界大伤元气。
新中国的建立,中医再度迎来了曙光,可是西医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特别是在战争时期,西医在伤病感染的高效性方面屡立战功,更加确定了西医药在中国的地位。
为了延续孱弱的中医传承,“中西医结合”应运而生。这一方向注定是坎坷且难行的。
中医的西化,造就了很多挂着中医院头衔施着西医之法的医疗机构,更不要说所谓的“中医师”。这一阶段培养出的科班中医者,不知是何感受?
中医处在一个尴尬的历史时期,网络上有两个阵营经常旗帜鲜明的互怼,造就了一个网络文化现象。
“中医粉”VS“中医黑”。
双方成员普遍高知化,对传统中医理论及现代科学的理论和评判标准等相关专业术语及知识举重若轻,对中医的爱恨情仇可称得上轰轰烈烈。
中医,作为人类医学体系的重要一支,值得现代人继续研究,无论你是已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解构,还是用传统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来挖掘探究,都是好的。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去踏实地去做。至于喊得山响的一众,就算是助推中医这个话题热度不减的甲乙丙丁吧!包括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