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诗读得抑郁疯魔,该怎么破?

读诗读得抑郁疯魔,该怎么破?

作者: 我是听潮 | 来源:发表于2022-08-06 08:55 被阅读0次

    文 / 听潮

    中学时代,一次读诗的经历非常难忘。当时爱好文艺,无论什么课都懒得学,只看自己喜欢的书。由于闹书荒,每次都要来回一个多小时去县城买书。当时淘到一本《新诗鉴赏大典》,见把中国近代的叫得出名号的好诗都选辑了进去,如获至宝。接下来,也是所有时间都花在看这本书上。看的并不快,一天也不过几十首而已。

    但几天之后,再翻起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整个脑袋都是沉沉的。随手一翻,又再翻,忽然间不明白这些诗怎么写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完全打不起半点兴趣,简直可以说是倒胃口,让人很抑郁了。估计再读下去,人都要疯魔了。

    当时就和一友人说起了这事儿。友人听说后,只说了一句:“诗这东西,一天怎么能读那么多呢?”我顿时惊醒。如果说之前心中已有疑虑,现在一切都得到印证。

    诗,确实是不应该这样读的。后来想想,读诗会累的症结有好几个。

    其一是连续不间断的接触,眼耳鼻舌身都有一种刺激疲劳,从而产生了意念上的审美疲劳,严重的可能产生心神疲劳;其二是和一件东西接触久了时,就没有了当初的新意;还有一个不太容易察觉因素,是补品太多了,导致身体不适。

    好在,这三个病症都是可以治好的。

    第一个病症,治疗时要注意时机和频率。

    什么是好时机呢?

    喝酒的时候是。“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微醉朦胧之际,世界也会翩翩起舞,那么自然而然地,就多了层乐趣。此时正是兴致高涨的时候,读诗可以思接千载,神游万里。

    赏月的时候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一轮明月,映照着天下间完全不同的有情众生。赏月的人,心中想着人世间的种种,有诗为伴,清寂中有了无限滋味。

    此外,听雨,看雪,观潮,等一切比较风雅的情境都是。

    情境之外,还是一种情况是心境。

    比方说心境悲伤的时候,就不易多听伤感的曲子。由于心境郁结,再听伤感的东西共鸣,多了会往而不复,虽然一时的沉浸并看不出太大的影响,但人的气质不自觉的就会变化,而且这变化可能并不理想。所以悲伤的时候,适当听一些欢乐的,平和的时候,两种情况都挺一些,较为合适。读诗同理。

    频率上,频繁的切换是大忌。由于每一首诗都有独到之处,所以阅读的时候,也需要调动感觉、知识、见解等来赏鉴,精力总是在耗费。在大脑还残存之前的念想,信息未处理完时,又开始鉴赏新的东西,这样反复的变换,会产生负荷。因此,慢一点看才是正道。

    接着,再来谈谈第二个病症。

    这个就有点不太好治了。因为时机和频率,都是可以选择控制的,而新意这个东西,却必然是接触越久就越缺失的。所以《上海滩》中,丁力和许文强说:“原来冯敬尧这些大人物,也不过这么回事”。

    这和恋爱同理。追求之时,辗转反侧,茶饭不思,心中有无限的幻想;热恋之际,如胶似漆,你侬我侬,觉察出对方千万般的好。等到结婚生子,一起生活,谋划未来的时候,难免会消散了当初的一些激情,并且开始慢慢觉察出对方的缺点起来,平日的矛盾越来越多,一天比一天过不下去了。

    这时候怎么办?拼命的装扮求关注,千方百计的拴住,将就着得过且过,抑或不顾一切的逃离?当然都不是。所谓的装扮不过一时,年老色衰的一刻终究会来临,若是不喜欢,一切努力都是徒劳;至于千方百计的拴住,这恐怕并不能挽回对方的心,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如果是得过且过,那只怕会加深宿怨,反而令矛盾加剧;看来似乎只有逃离一条路了,假如真的如此,岂非说明当初选择的无知?当然也不是这样。

    前段时间和女友看综艺栏目《四大名助》,里面有一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对他隔了十来岁的老婆百般挑剔,出口伤人成了家常便饭,婚姻到了接近奔溃的边缘。当时女友对此事下了结论:“之所以有此结果,在于一个人在成长,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东西,而另外一人原地踏步”。此话可谓一语中的,反观,也是解决上述病症的一剂药方。

    荀子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有才能的人,总是在不断精进。推及到恋爱方面,当两个人根本上的志趣、追求、心性相同,且步调一致,那么两个人的矛盾就会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加强自身的涵养,都去发现对方一些好的地方,那么在一起的时间也会持久的多。同样的道理,再推及到读诗上,当你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温故知新之时,心里面就不但不会感觉厌倦,反而会觉得欣喜与快意。

    再说最后一个病症,这个最好治,但也最难治。

    南方周末办了一期叫《我知道》的节目,里面有个小伙子天天泡图书馆,确实是博学多才,节目播出期间,过五关斩六将。眼看冠军的奖杯咫尺在握了,但最后竟楞是被一道题给卡住了。你猜这道题是什么?是让回答一下“小白脸”是什么意思。

    钱钟书也有一件轶事很有意思:据说有一次杨绛生病住院,他来探望的时候,说自己做坏事了,苦着个脸。你当是什么坏事,原来是不小心弄倒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给染黑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钱钟书不放心说:“那是墨水呀!”杨绛说:“墨水也能洗。”钱钟书这才放心回去。

    由此可见,博学也未必是好,关键还在于选择上。一味的选择阳春白雪,营养太高,难免会与现实生活有些脱离。推及到读诗上,其实也是如此。虽然你读的诗都是珍馐美味,但没有青菜豆腐来调和,生理就会失常。同样的目光所及,全都是高大上的东西,但如果缺少比较,你未必能够真正的理解它的好。

    苏轼这个人就很有意思。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极高,对于古琴一道研究颇深。那时候古琴不仅是大雅之音,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推崇,交游之间必不可少。但就是这样一个艺术修养极深的人,在听完这些弦歌雅韵之后,回到家说自己要听一些俗乐来洗耳。苏轼是理解这一点的人。

    董桥也深得其中三味。他说夜里闷头在家读淫书,读得十分快意,这样的好处是洗掉身上的使命感。这话说的十分可爱,既不做作,又极有道理。就好像那些天天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喊着“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基本上都是打着国学的幌子来招摇行骗,而真正有这种责任感的人,往往是一些极少言说且热爱生活的人。

    到此,这三个症结算是说完了。诗这东西,还是愿更多的人都喜欢上它。也喜欢更多的人,不仅喜欢,而且读着不累。就说到这儿了,我要打游戏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读得抑郁疯魔,该怎么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sw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