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点,我们家张医生打电话跟我吐槽,说遇到一难缠病人,头都是大的,深感医疗环境之恶劣,做医生之艰难。
16岁少女的额头上被弟弟的塑料玩具摔出一道一公分长的口子,她妈妈带她到医院治疗,找到正在值夜班的张医生。张医生告诉那位50岁左右、打扮颇为时尚的母亲,孩子的伤口可以缝针,也可以用医用蛋白胶粘一下,缝针便宜些,但相比医用蛋白胶,疤痕可能会明显点,张医生告诉了她具体的价格,让她自己决定。母亲说用医用蛋白胶,又说出门太急,没有带钱,张医生略显犹豫后(欠费的病人不是一个两个,医生都怕),还是决定先给孩子治疗,并嘱咐母亲回家取钱之后一定要来缴费。没多大会儿,那母女俩回来了,来势汹汹。母亲一个劲儿嚷着说她老公嫌药太贵,说要付钱可以,必须把药盒子找出来,不然就不给钱。
她们逼着张医生找药盒子,女儿也在一旁帮腔,说开的药和用的药肯定不一样。张医生心里隐隐有些不快,10多岁的孩子,本应天真无邪,怎么看着也那么居心叵测、咄咄逼人呢?而那个一直在幕后指挥的老公,大半夜怎么都不陪妻儿来医院?张医生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义务去找药盒子,但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他还是翻了垃圾桶,找出那个盒子来,并且打开冰箱,用库存药品证明了他并没有狸猫换太子。
那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环境恶劣,谋生艰难。药费贵也就算了,那诊疗费是什么东西,怎么还要30多块。张医生解释说,诊疗费就是医生处理伤口的费用,医生的活儿是有技术含量的,况且所有的收费都是由发改部门核定的,医生只能照章执行。争辩无果,母亲最终带着女儿愤愤然离开。哪知半夜一点,她们又杀了个回马枪,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家人的指责,她们又来找张医生兴师问罪,嚷嚷着要见医院领导,张医生困得上下眼皮打架,恨不得自己就帮她把200多块钱交了。大半夜的,他真是心力交瘁。
我当然知道,医患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各方面矛盾的集中体现,单纯地指责医生或者病人都有失公正,但如果医生的时间都被迫用来和这样的病人纠缠,而不是业务的精进,如果医生感觉不公,把所有病人都归为这一类,那受伤的又岂止是医生?作为医生家属,我们近距离地感受着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情绪,他们真的辛苦,早出晚归,餐无定时,常常嘱咐别人健康生活,他们却往往成为生活得最不健康的那一类。要付出多少时间,心力,要经历多少考试、加班,要承受多少身体和精神的压力,要对家人有多少亏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在漫长反复的操练中,他们学会了如何清理伤口,缝合,这些难道没有价值吗?
张医生正是因为看到患者是女生,又还小,才拿出医用蛋白胶这个选择,这反倒错了吗?有些人啊,他们总想得到最好的治疗,却不愿意花费相应的代价。
病人不相信医生,说医生多开了药,多赚了钱,可万一检查做少了,误判点什么,病人也不会理解,说自己明明有的是钱。医生也不相信病人,因为农夫与蛇的故事上演了太多。这就是现实。
如果病房里的病人听到争吵声,他们会怎么想,大概会觉得张医生态度恶劣吧,可是如果张医生一味地息事宁人,把别人的错算在自己名下,是不是更会助长某些人的嚣张气焰?张医生一直试图说服自己不再生气,因为哪怕是在这样的时候,依然有暖心的事情发生,一个在他们科室照顾病人的小姑娘找护士借了笔写作业,还笔的时候留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奶奶的手术很成功,我明天就去上学了,还有,我读理科,梦想是当个好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