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成松
怎样当个好医生?就地取材,向儒释道汲取营养。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行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一、医家与儒家——
北宋名臣范仲淹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生而为人,岂能囿于谋生谋智,更要谋道,为大众谋福祉。良相治国,良医治病,都是一个治。
儒家追求的道德境界是“仁”。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与医家的终极目标并无二致:医者仁心,医术乃仁术也。同为仁者,仁者爱人。
大才治国为相,中才治人为吏为将,小才治病为医。
不为儒官,不为儒商,不为儒将,便为儒医。
二、医家与道家——
医道同源。顺势而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中国历史上有诸多名医同时也是道士如葛洪,药王孙思邈又名孙真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和医家都强调养生保健,吐纳之术。预防为主,防胜于治,防患于未然。古人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道家炼丹术也为医家制药提供了良好借鉴。
三、医家与佛家——
俗云,郎中有割股之心。医家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与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宗旨高度一致。
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历尽千辛万苦东渡,不仅传播了佛学,同时一路行医济世,也给日本带去了汉方中医流传至今。香港法住文化书院霍韬晦教授说:“一切宗教都是广义的医学”。
四、医术与兵法——
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医术亦如此。
人不是机器,人皆有精神有心理活动,也离不开社会,有社会属性。为医与修理机器大不一样,合格的医生也要懂点心理学,随时针对特殊病人做“心理按摩”。尤其像范伟饰演的那种有“心病”或心理障碍患者,就需要赵本山所说的“话疗”而不仅仅是“化疗”。
兵患如水,水利万物亦可泛滥成灾。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医家同样强调疏导和随机应变,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治疗要个体化。
国虽大,好战必亡,哪能像美国那样穷兵黩武?!医家也要尽量避免过度医疗。要讲医德,克服以医谋私,否则病虽然治好了但把患者搞成赤贫让其痊愈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则医者仁心何在?!
医家用药,恰如将军用兵。兵者诡道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决非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是药三分毒,宜对症下药为高。且决非越贵越好,进口的药就一定比国产的强?也不尽然。关键是知己知彼,诊断明确,祛除病根,恰到好处。如兵家斩首行动或狙击,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直捣黄龙。否则治标不治本,旧病复发,前功尽弃。
毛爷爷教导我们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质壮硕,精神矍铄,百毒不侵,身心健康不得病,才是正道,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有抵抗力免疫力才行。至少宜早治早好,不能小病拖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但凭医者三寸不烂之舌,使世间再无人讳疾忌医。
医家鼻祖扁鹊有六不治:一是特别爱财惜钱不惜命的人,二是不讲道理的人,三是衣食不适的人(郎中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四是阴阳并而藏气不定的人,五是形羸不能服药者(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六是信巫不信医的人。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缺少患者的依从性,是难以药到病除的。扁鹊的六不治,归根结底就是在保证病患顺利康复的同时,也要维护好医生这一神圣职业。不是不救治,而是不盲目救治,理性行医,保持警惕,避免误解和伤医事件。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者不但要考虑“病”,也要为病人及其家属考虑“生”。
总不能动不动就去外科拉一刀吧?把病人弄个半残或把人家五脏六腑整个面目全非?医者须具备乐善好施的同情心,既要诊治准确无误,也要考虑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不至于下降太多,经济上不至于“伤筋动骨”。
正如特鲁多医生遗嘱:偶尔得治愈,经常去缓解,总是在安慰。医生不是神仙,哪能包治百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药不在多,有效就行。
大医精诚,大道至简。为生命性命谋医,为使命谋道。做人难上加难,做事精益求精。半是天意,半在人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