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碑林杂想

碑林杂想

作者: 岁月吹人肥 | 来源:发表于2018-07-22 17:13 被阅读0次

昨日约了友人到碑林看展。出门时,天气阴沉,几有下雨之势,然而这在我始终是一种享受:我并不习惯人山人海的阵势,每逢下雨,游人稀疏,情况便大有好转。我曾多次冒雨出游:初次到唐芙蓉园(亦是我初次独自游荡西安)、初到翠华山、重游翠华山、游鸡鸣寺……此等经历应是尚有许多的,只是不能一并记起。巧合的是,初次前往碑林时,同是下雨的天气。

此次重游碑林,是为它的《唐代诗人墓志展》。此展开放已有半月之久,而我得知此消息则已过了月余。早些日子乘兴前往时被告知展览尚未开放,后经上网询问得知此前展览仅供学者及媒体参观,直至十月底,碑林930周年庆典时方才向游人开放。若非此展,我大概并不会萌生游览碑林的念头。早年路过此地时,经门口向内一望,只见一条林荫小路,左右两排房屋而已,不见有碑石林立,故而认定此地不值一游。然而在门口张望所见最深处的,仅是馆中一道戟门,过了此门另有天地。这使我不禁担心起曾有多少这样“不识泰山”的经历。

进入碑林后左手边即是此行的目标,展室中所列唐代诗人墓志,在首位的是上官婉儿,这使我不禁惊讶并欣喜起来。然而通篇看过展览后不难发现,“参展”的诗人,大多“不太为人熟知”,故而婉儿位列展首便不足为奇了。不过介绍婉儿的篇幅比旁人大了许多这是无疑的,大抵也是因其生前身份显赫,后人所知的史料更多。据闻前段时间上官婉儿墓志等文物在西安博物院向游客展出,然而所有婉儿墓考古的成果,我已在实地或网上得见全貌,故而不觉新奇。此外有所得,便不大足为外人道,按下不表。

“久病成医”,这话不错的。我初次前往碑林时,仅仅是为诗人墓志的展览,游览碑林,仅是件顺便的事,故初次游览时并未得其乐趣。重游则不同,因此前做了功课,便可将初游时遗落的文物一一补全,另看出些其他的乐趣来。若逢《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太白山全景图》《兴庆宫全景》《颜家庙碑》这样的石碑,我亦能向友人略说一二(虽并未如此),而偶然间听了讲解员所说诸如“反切法”这样的内容,自忖也是知晓的,不过比起讲解员,自己的知识自然是少得多。

关于讲解员,我在其中注意到一件事:较为有名的“李小孩石棺”,背后棺殿殿脊上所书“开者即死”的诅咒,许是由于不吉利,讲解员并未向一旁的父女介绍,因其并未绕到棺后。大概父女二人并不了解此棺,或是并不在意,而我自然要拉了朋友到棺后去指给他看——不过是满足好奇心罢了。

由此想到,若全然将游览寄希望于讲解员,自然十分稳妥,但是否又将错过些有趣的细枝末节?而自己邀好友同游,自愿做“导游”,又岂非将自己的爱好与兴趣点强加于他人之上?大概日后最好是单独出游了。

相关文章

  • 碑林杂想

    昨日约了友人到碑林看展。出门时,天气阴沉,几有下雨之势,然而这在我始终是一种享受:我并不习惯人山人海的阵势,每逢下...

  • 杂想、杂写

    最近去参加书展,冲动的买了几本书,从来未有的追了回星,我参加了薛兆丰的签售会,买了本书让他签名。这种签售会...

  • 杂思杂想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有个好友在空间发了这首诗,说是修身养性,我当时觉得好玩,...

  • 杂看杂想

    今天在家里最后一天,看着年龄越来越大的父母,很不舍得离开家上班,每次都是这样,走的时候心里酸酸的,哎。。。“所谓父...

  • 杂思,杂想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永远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年,一月,一天,一时,一分,一秒,会发生什么。一生会遇到不计其数的人,有家...

  • 杂想

    觉察到自己还处在对于生活中事情和画面有挑拣的层面上。不过也不必自责或者觉得其他什么!因为当下的我只适合这个面相。 ...

  • 杂想

    是不想睡还是睡不着,不想去纠结这个问题。想回家,回娘家,去爹那里。长大后总觉得时间越来越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似...

  • 杂想

    世界充斥着谎言,如果我不说谎,岂不是显得我是个傻逼。 隔壁老王又在用千篇一律的谎言忽悠一个新来的面试者。 最近公司...

  • 杂想

    世界之大,人海之深。有人在欢笑,有人在痛苦,有人在举杯痛饮于大雨中瓢泼悲伤,有人在细品茗茶于清风中品味人生。有的人...

  • 杂想

    我在临春的原野上 走向湖心 我轻轻踮起脚尖 怕惊醒麋鹿的梦 积雪仍残留于此 顽固如同抱着玩具的孩童 我在湖心起舞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碑林杂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xr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