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唤醒思维象牙塔日记
《迁跃》:认知颠覆与自我突破

《迁跃》:认知颠覆与自我突破

作者: 眉心没有美人痣 | 来源:发表于2020-10-21 21:12 被阅读0次

    个体化学习与成长的时代,“思维突破”似乎成为了人人追逐的目标,每过一段时间实现台阶式的跨越成长,也是不少人对自己的要求,但是实际上大多人都是怎么做的呢?

    报个班?听个音频?或者参加高价的大咖对话会?这些或许都是实现自我成长的方法,但是如何通过系统的学习来修炼?

    《迁跃》一书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解答。

    在了解本书之前,先给你讲个书中打破我的认知的小故事:很多人喜欢到美术馆,去看那些大师的作品,而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欧洲伟大的中世纪的艺术作品都是真实绘画的吗?去看的观众似乎只会沉迷于感叹画作的精美与艺术价值,但是据调查,当时就有人采取了描画勾勒的方法,用投影仪这样的“暗箱”将画的实物描绘出来,再进一步上色。

    这一发现就预示着,或许达芬奇那副享誉世界的《蒙娜丽莎》是勾勒出来的?

    当然了,这也只是一个猜测。就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猜测,是不是也让你固有的认知有了那么一点小小的不一样了呢?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来看一下这本《迁跃》吧!

    一认知突破的前提是开放性的思维

    很多人都在谈“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而真正去突破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开放性思维会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走出舒适区的那种不安定感会让你恨不得立马重新回到你的“保护区”。

    克服这样的不安定感和不舒服感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而每向前跨跃一步,你的勇气便会增加一分,你的舒适区半径也会扩大一点。

    这就会让很多人犹豫:是沉浸在简单的思考中还是去寻找深度思考?是按照旧有的工作方法还是着手改变?是依赖低层次的努力还是高效的勤奋?

    这些问题和斗争会在我们的头脑里持续辩论,直到你给自己一个或许有那么一丝丝明确的答案。

    这样的感觉,也是读研以来我的感觉,更多的问题成了不确定性的回答,更多的问题没有答案,重要的内容不是回答而是提出问题......“研究生”这三个字果真是不一样的,它不一样在我们需要对固有的认知进行颠覆,不一样在我们需要瓦解自我舒适区去建立新的领地,不一样在我们甚至会发现自己原本认定的东西是不定的,甚至会对自我产生怀疑......

    当然了,这些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很多读研的同学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试想,沿着这样的思维,我们未来三年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当然如果我们沉迷于舒适区,或许变化也不会很大,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迁跃》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恰恰是要拥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开放的思维能够获得最大的成长,从自己低纬度低级别的层次跳出来,看到一个更高更大的体系和系统,去着手行动去进行思考,能够让我们获益匪浅。

    那么开放性的思维如何定义呢?作者告诉我们要去观察思考,创造和突破,不受固有观念的禁锢,不在死胡同里循环往复。

    而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就需要这样开放的思维:人格之独立,精神之自由。拥有这样品质的人,很少见也很难得,大部分人只能与群体保持一致。

    曾国藩在早年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立精神的人,他不畏权贵,对咸丰皇帝直言进谏,颇有一番独立人格的风范,但我们普通人想要做到也很不容易,需要不断自我迁跃,勇敢开启这场“逆人性”的自我成长的步伐。

    二迁跃的过程需要联机学习

    当然了,实现自我成长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迁跃》一书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参考点:联机式学习。

    这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单维度学习转向系统化学习,从学习系统化的知识开始,成为知识的“路由器”,将不同的知识有效链接起来,在此基础上,做一个终身提问者,在提问的过程中去解答,建立知识的IPO。

    其实,这个过程和张萌的书籍《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里面的个人成长体系是一致的,即五环学习法:学习—思考—行动—输出—盈利,这样的一个正循环能够让我们达到阶段性的发展与迁跃,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联机学习的过程。

    而研究生的学习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从知识的学习中互相沟通交流,看不同学者研究同一个问题时候采用的不同方法不同维度,从这些碰撞中找出思考,提问,找到值得研究的点,从而建立起自己知识的IPO。

    那么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作者古典给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法:

    01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体系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独苗的状态,那么要想有所突破,首先我们得打牢基石。作为一名研究生,非常惭愧地说,我的知识体系也是非常不健全的:文史哲经济的基础薄弱,更别说理科的一些内容了,而这就是需要踏踏实实去积淀的地方。

    但很多人都会忽视这一点,直接单点突破走向研究之路,这样并非不可以,只不过学习的面会相对狭窄,对以后做研究也是不利的。

    从亚里士多德对知识的分类到我们现代的知识分类,各个学科专业化的程度已经相当高了,而我们就要在这些专业化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树,从而为调动我们的知识,进行创新打下基础。

    02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路由器我们都知道,它主要用于电脑运行传输中,而成为知识的路由器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把不同的学者不同的知识链接起来,找到其中的链接点。

    很多人自身能力并非在行业中是最强的,但是却能够链接到更多人,将学者的智慧充分挖掘,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历史上的智者总是成群出现的,他们互相之间也是经常沟通,就像古希腊的智者,又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兴盛,都是知识链接效应的体现。

    03 成为终身提问者

    很多人说自己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殊不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倒不如成为一个终身提问者。本书告诉我们,在联机学习的过程中,提问一个人能力的体现,能够提出较好的问题,正是创新点所在。

    当我们能够构建出知识体系,进而将知识有效融合,提出好问题,还担心不能实现终身学习吗?

    三自我突破是内在修炼与外在成长的融合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喊着要加油,要努力,殊不知却总是被情绪所困扰,而本书告诉我们真正的自我突破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真正的改变都是逆人性的,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更好的内在修炼。有句话说,“内心的成长是需要一生来完成的”,很多人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内心的修炼却是缺乏的。

    在陌生人社会里,我们不仅需要自洽的能力,更需要学会与其他人合作共事。作者在《迁跃》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善良/可激怒/宽容/简单。

    与人合作,首先要做到善良,向他人表达善意,但善良并非没有底线,当对方出现背叛行为时,一定要勇气应对;但是不要因为别人的背叛而怀恨,而是学会宽容,让自己变得更加豁达,不仅宽容,更要学会变得简单,让合作的对象能够尽快了解你,这样你们的合作才能够更加顺利。

    这样的一个过程既是外在的成长又是内心的修炼过程。

    善良,宽容,大度,这是我们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却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学习。

    内在成长到位了,外在修炼也会成倍速增长。

    就像是面对新冠疫情,很多人的人生观都发生了改变:以前觉得赚钱/搞事业是最重要的,后来发现健康/亲人/朋友才更加重要。

    这样的转变,也是成长,从关注外在的追逐到内心的关怀,我们都在后疫情时代实现自己的成长。

    写在最后

    成长的过程本就充满了艰辛与不确定性,不妨试着让自己慢下来,在迁跃的过程中,慢即是快。

    不要担心自己走出舒适区而不安,向外成长和向内探索的过程正是需要克服这样的不安才能达到突破。

    如果你想更加具体地了解本书,不妨就打开看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迁跃》:认知颠覆与自我突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xy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