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大家关于上海名媛的讨论仅大概2天的时间就覆盖了朋友圈,不知道你有没有刷到。我们身边隔三差五,就有很多朋友会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转发一些文章、H5或者海报。就像B站的广告《后浪》,前面是视频然后就是文章。
为什么别人的创意和文案能够席卷朋友圈,依靠用户口碑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而我们的传播总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病毒营销背后的秘密法则——STEPPS模型,这个概念来自于一本互联网界的畅销书《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详细阐述了病毒营销是如何形成的,并且将病毒式传播做了高度的总结,归纳为6个特点:社交货币、诱因、情绪、实用价值、公共性、故事。
这六点可以粗略地分为企业提供和用户自我感知两类,企业可以提供的是诱因、实用价值和故事;用户可以自我感知到的是社交货币、情绪和公共性。
1、诱因(Triggers)。“诱因”可以提供受众联想到品牌的东西,激活的是用户的瞬间记忆,触发对于美好生活或者其他的向往,产生品牌联想,从而自发传播。于是,要想通过诱因作为主要因素来达到传播效果,一个最大的关键点就是产品的使用频率。刺激结果=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如果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最简单的手法就是加强刺激频率,在广告中对应的就是不断重复。一些洗脑的广告就是反复播放。
2、实用价值(Practical Value)。实用价值利用的人们的户主心理,让用户自发传播觉得很“值”的产品或者服务。
在我们身边常见的各种优惠活动最为常见,类似满减、第二杯半价、买赠等都将这一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这种实打实的“割肉”还可以提供隐性价值,这部分有可能会比显性的价值更有效。在营销过程中体现为神秘礼品、限时优惠还有帮助用户实现自我的成就感。
3、故事(Story)。人们更喜欢那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而不是那些太缺乏思考的可以直接获得的信息。人们在津津有味谈论故事的时候,就会在不经意间促成品牌传播。如果能够通过故事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只能让企业的人感觉比较好的那多半就是自嗨。
用户自我感知的三要素:
1、社交货币(Social Currency),通俗来说就是人们的谈资,主要是利用了人们天生乐于分享的心理。
这个时候你一定会疑问,那观众到底喜欢分享什么内容呢?有这样几类,体现出他们高品位、高价值的东西;体现出他们特权的东西;再就是新奇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竞赛、排名、积分榜之类的东西。大家经常会看到的晒网红店打卡、一元公益、维新运动排行榜等,就是利用了大众的这一心理。
2、情绪(Emotions)。情绪就像瞌睡一样会相互之间传染,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适合传播,或者说,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能引起用户的自传播。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激发人们动物本性的情绪就像敬畏、兴奋、激动、悲伤等,这个时候就有强烈的情感刺激,这样“情绪”这张牌就能奏效。
3、公共性(Publicity),这里主要是指人们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们作为群居动物最显著的心里特征之一。一个传播方案能在一部分人中引爆,那么这一部分人就会带动更多的人来进行传播。之前的冰桶挑战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引发传播的。
这就是我们要和大家介绍的关于STEPPS法则,你可以尝试分析一下看看身边熟悉的品牌火起来是因为什么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