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被我们认为是天才的人都觉得自己不是天才,他们甚至强烈反对这种说法,因为这无疑否认了他们在背后的大量努力。
在我整个读书生涯里我感受到的天赋就是被两位老师引起的。初一被分到了一个号称纪律最不好的班,而真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很多小混混在其中,有些学生的村里民风比较彪悍,甚至自己制作雷管,所以他们成为班里一霸,上课吵闹,下课抢水、欺负同学。在那个中国比较贫穷的时代,网吧和街机游戏盛行,而因为监控设施还不够完善,很多地方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初一,我第一次接触英语,不像有的人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了。很巧的是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英语老师,既漂亮又温柔,满足了我对美好的老师的所有想象,还满足了我青春荷尔蒙的幻想,因而我的英语成为了最好的科目。
数学老师是一个害怕我们走弯路的老师,他会经常跟我们讲未来,因而我对数学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数学也成为了优科。
上面两位老师并不是真正让我深刻意识到天赋的老师。
学校开始做实验班,从初一中抽取两个班作为尖子班,我成为了其中一员,但是我内心很自卑,觉得自己成绩和资质很差。特别是语文。对语文的抗拒源于初一的时候的一位快退休的语文老师,他很喜欢体罚学生。无法想象,有一次上语文课,同桌和后面的几个不良学生吵闹,我也被牵连了。语文老师是直接把我们拉到讲台上,然后拿我们的脑袋撞墙,只听“咚”的一声,额头起了一个包。这还没完,他让我们到走廊罚站。从那之后,我对语文的兴趣就被浇灭了。我知道我的天赋也是就是自己关掉的。
到了初三,有一次校长竟然私聊我说,你的语文要加油啊,这次连作文都没有写完。
我很早就意识到我对学科的兴趣决定了我的成绩,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并不缺天赋,而是我对某一科的老师的偏见会影响到我对这科的兴趣。
真正意识到兴趣与天赋关系的是初二遇到的一次英语老师,她太会鼓励人了,她上课也充满激情和热爱,让人喜欢听她讲课,大家都喜欢她提问,争先的举手,因为她很会鼓励学生。初二的尖子班,大概英语的平均分提高20分以上。我们巴不得每一节都是英语课,那也是我真正喜欢英语的时期,因为有老师欣赏我。
而初二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我总感受到他鼓舞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他还经常叫我上讲台答题。因为这两个老师的存在,我对英语和数学的学习热情一直持续到了大学。大学的数学几乎满分。
回想那整个读书生涯,我觉得自己缺的不是天赋,而是引导和鼓励。在那个我还看不到全貌的幼小心智里,我的偏见会让自己产生错误的看法。比如遇到一个觉得不好的老师就否定了整个科目,影响的还是自己的人生。
我们有诸多遗憾都是因为错过。大多数人的成就的起点是源于一个良师或者一对好的父母,不管是正三观还是正人品还是给予勇敢自信宁静,那块最开始的土壤和画布会影响一个人一生。我现在依然看到很多缺少引导和鼓励的孩子,父母以为他们缺少钱、老师以为他们笨,其实他们更缺少的是鼓励和信任和关爱。欣赏和鼓励和爱是激发一个人内在天赋和兴趣的养分。
“我喜欢”和“我要学”,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天赋已经蕴藏在身体里,它需要自己的主动释放。
就成长而已,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影响最大的最早的老师,那么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老师和同学和朋友,这种环境的塑造如此深远。有远见的父母在他们还没有涉世甚至还没有步入校园的时候就已经植入了正确的观念和勇气和宁静和爱了,它们可以减少一部分周围的影响。虽然我父母是没有这种觉知意识的人,但是他们已经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