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段子爆火。
问:“当一个男生开始早睡早起、锻炼身体、投资自己、不断学习、一心向‘钱’,你猜他是为了什么?”
答:“鸡汤看多了,过两天就好了。”
这种自黑语言体现了不少年轻人的无奈。他们每天“看励志视频,过颓废生活”。甚至连“三和大神”都成了一些人羡慕的对象。
为什么呢?
很想读书,但一拿起书就犯困。
很想学习,但刚听几分钟课程就开始走神。
很想突破自己,但最多坚持三天就没劲儿了。
上述状况其实都指向了一个词:内驱力,也就是你不谈任何条件,驱动自己坚持的能力。
张敏瑞,风雨30多年,才把海尔打造成了全球大型家电品牌。
褚时健,73岁出狱没退休,而是选择再次创业种橙子,成为“中国橙王”。
相比这些内驱力极强的牛人,我们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内驱力呢?
1.错误的自我激励
01励志视频的大坑。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看了那么多励志视频,却依旧过颓废生活呢?”
原因是:你想把别人的成功方法,完全套用在自己身上,那么你100%会坚持不下去。
因为,表面上看那是他的成功方式,但实际上背后是他多年沉淀后的习惯。也就是说,他的习惯不是你的习惯。你只能借鉴,不能照搬。
比如,你看到一个学霸的日程表后,立刻就开始完全模仿。可是,你的耐力、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不足以支撑那个表单下的工作量。人家用5分钟做出的道题,你得花10分钟;人家说学习就学习,说锻炼就锻炼,但你学习时想着游戏,打游戏时想着作业,效率极低。
越对比越受挫,越坚持越难过。
没有学霸的本事,却想很快得到学霸的成绩,大多数人的结局一定是放弃。
02窄化的信息。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只喜欢刷某一类视频、看某一类剧?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只喜欢看某一种书,和某一类人交朋友?
其实这就是信息窄化的表现。
我们大多数人在遇到问题后,首先想到的是父母、聊得来的亲戚和朋友。注意这三类人,它体现的是你会下意识找“讲好听话的人”商量。“父母”不会轻易打击你;“聊不来的亲戚”你肯定不会联系;“朋友”本身就代表了他对你有着高共情。
可是,这样得来的信息只能起到缓和情绪的作用,根本达不到解决问题或者学习的目的。
因此,不管你想做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件事是去收集相关领域的牛人大佬,然后去阅读他们的自媒体文章、书籍和分享,你才能得到最有效、最权威的指导。
03钱的反作用。很多自媒体平台在一开始,补贴是非常多的。所以很多人都急匆匆地进场了。可是,随着平台流量日趋稳定,自媒体补贴开始逐渐缩水,很多人就都放弃了,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
报酬只会打消你的动力。因为靠钱鼓励出来的人,他做事的目的就变成了钱。一旦有其它更挣钱的事情出现后,他会头也不回地走掉。
最终他会在钱和自己的真实想法中逐渐迷失。
类似的鼓励、赞誉和追捧,其实都是外在鼓励。它们只能激发你短暂的外在动机。
什么才能真正激发我们的内在动机或者内驱力呢?
2.自我激励的公示
著名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曾对内驱力做过专题研究。
他发现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左右着我们的内驱力,分别是:“达成目标的成功率”和“目标的魅力值”。
比如,我们看孟非老师主持的《新相亲大会》。
男女嘉宾会在什么时候毫不犹豫地灭灯放弃呢?
基本就是在这两句话之后:“这不是我的菜。”和“这个人太优秀了,我驾驭不了。”
“这不是我的菜”说的就是魅力值。意思是对方在你心里的魅力值不够。你就失去了想进一步接触的动力。
“这个人太优秀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对追求到那个人,没把握。所以,如果一件事,你觉得成功率太低,你很难付出时间和精力。
因此,这个内驱力的公式就可以写成:内驱力=成功率X魅力。
注意,这个公示是乘号(X),而不是加号(+)。只要一个值为0,内驱力就是0。(请课代表画下重点。)
所以,如果要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有干劲,有不吃饭都想干的冲动,那么“高成功率”和“高魅力值”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3.如何提升成功率?
“这个人太优秀了,我驾驭不了。”在《新相亲大会》的某期节目中,听到这句话时,我赶忙打开了弹幕。因为,我知道一定会有人吐槽“这么没自信,相什么亲?”“真怂,不试怎么知道不行?”“怕啥啊?上!上!上!”
我的思考恰恰相反。选择放弃的人,非常明智。因为,太大的目标会迅速拉低我们的干劲。一旦没有成功,这种打击是非常大的。
后来个别嘉宾就因为频频爆灯被淘汰,最后连上台的勇气都没了。
何必呢?
01经典实验。为了搞懂目标和内驱力的关系,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做过这样一组实验。
他找来三组小老鼠,用特殊的装置固定好,之后会用电击刺激它们。
第一组的设定是:按一次按钮,电击停止。
第二组的设定是:没有按钮,一直电击。
第三组的设定是:按八次按钮,才能停止电击。
试验结束后,塞利格曼以每只老鼠胃溃疡的程度,来判定它们承受的压力。
结果,按一次按钮(小目标)的老鼠压力最小;一直承受电击的老鼠压力次之;按八次按钮(大目标)的老鼠压力最大。
这个实验对人们的启发非常大。如果你眼里只有:创建跨国大型企业、考上世界顶级名校和下季度业绩翻100倍这样的大目标,那么你可能就像实验中的小老鼠一样,按到第4次、第5次时,就无奈放弃了。
因此,在大目标下,你一定要有自己分阶段的小目标。比如“今天应该做什么?”“这周应该做什么?”“这个月应该做什么?”
就像电影《冈仁波齐》中,心怀信仰的人们虽然心里想的都是遥远的目标,但是公路两旁的路标成了他们大目标下的小目标。每路过一个路标,他们的动力就更足了,信心也更大了。
比如,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如果他上学期的成绩是不及格,那么这学期父母就不能要求他考满分。因为这不是鼓励,而是强人所难。他一定会非常抵触学习,甚至厌恶学习。
但如果你把目标换成考及格,他觉得这个把握更大,那么他做起来会更用心。
也就是说,我们把大目标切分成小目标的本质是“切分成功率”。一次考一百分成功率低;一次多考10分成功率高,那么把时间轴拉长,考一百分的成功率也就更高了。
换句话说,大目标的成功概率=小目标1的成功概率+小目标2的成功概率+小目标3的成功概率……
在我看来,塞利格曼的实验并不完整。如果再加入一组对照试验,这个理论会更有说服力。什么对照试验呢?
增加一组小白鼠,还是设定按压8次电击停止。只是增加小目标系统:按压两次,电击幅度降低,以此类推,直至8次全部按完,电击彻底消失。
我相信这一组小白鼠的压力应该是4组中最低的。“强自我效能”可以无视各种压力。
02注意气势。
在完成小目的时,气势非常重要。你最好先选择成功率比较高的小事来做。当一个个“小胜仗”培养出你的信心后,再去处理困难的问题。
比如在考场上,善于考试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他们会选择跳过,先做自己会做的;而不擅长考试的孩子,总习惯于从第一道题做到最后一道题。如果中间有道题比较难,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去解决,结果造成后面自己会做的题也没有时间做了。
这只是一个小例子。把它放到生活中就是你不要和那些郁闷、纠结和不爽的难事硬碰硬,先做点辅助性工作,让自己了更有掌控感之后,你的成功率更高。
4.如何增加魅力值?
增加成功率靠对大目标的切分,那么作为公式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增加一件事对你的吸引力呢?
01见识结果。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带他去北大清华转转。其中有些人后来真的就考上了。让孩子们见识到国内顶级大学的环境、气氛和学生状态时,他们就会对它充满向往。
相反,如果他们没有见识过最好的,他们也就谈不上“想要”。
“由俭入奢易”,如果你把这句话迁移到你的目标上,那就是多看一些在你目标领域有成绩的人。如果他们的生活、思想和见识,都是你渴望的。那么这个目标对你的魅力值就会大大增加。
02见证过程。在不少电影中,有些主角在小时候,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儿非常牛,他也会非常想尝试。比如,小时候接触过魔术、篮球和钢琴的人,他们多少都会学一点。
所以,你要给自己一个观察牛人做事的机会。观察他们如何做事,你也可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情。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模仿效应。这种见证是产生吸引力的重要方法。
03看到多样性。一个领域如果只有一个行业大咖、一种成长途径,是非常枯燥的。可是如果一个人看到在一个领域中,它的头部有非常多的人,而且他们的成长路径各不相同。这就能引发我们强烈的好奇。因为多样性就意味着各种可能性。
而且,让我们感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这件事本身具有复杂且矛盾的特质。
04 明确阶段。春种秋收、开花结果都需要过程。我们做任何事都有需要积累的平台期。比起盲目尝试、盲目做,如果你能找“过来人”,帮你确定自己的所属阶段,你会更有信心。
就拿写作来说,刚开始大家都是做各种写作尝试,没有稳定的输出方式。我把这个阶段总结为内容尺度。在内容尺度里的写作者们,只是单纯的输出内容。他们基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成长。
之后,有些人逐渐确定了写作领域和写作模式。他们有能力按照一定的套路写文章、打磨文笔、了解各平台的调性。由于这个阶段比较枯燥,所以至少一半以上的写作者都被淘汰了。我把这个阶段成为经验尺度。在这个阶段的人,他们的写作经验会快速增加。
最后,有些人逐渐成长为平台大牛,比如他们有可观的粉丝量、阅读量和影响力。这个阶段,我把它叫做认知尺度。也就是说,大量写作经验的积累让他们形成了对某个领域的高认知。他们不仅形成了对该领域的看法、观点、方法论和套路,而且能够看到新手的问题,并提供修正办法。
对新手而言,要多模仿经验尺度的人做事,多跟认知尺度的人交流。这才会激发你强烈的兴趣。
总之,养干劲就是强心性。内驱力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心理状态。你需要用好它的影响因素,改变以往的想法和习惯,培育出属于你自己源源不绝的动力。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精选书籍里的成长干货,用好书帮你解决难题。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