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度极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惜以牺牲别人利益为代价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他们喜欢小题大做,每一次意见不合都好像要毁灭一段关系似的。
当一段关系中出现摩擦时,这群人会通过语言,表情,态度等方式来惩罚受害者,甚至通过贬低对方让其感觉更糟。
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压力时,对挫折的低容忍度会使他们爆发出巨大的负面能量。
于是,就产生了如下的对话:
“你要是敢跟我离婚,就别想见孩子了!”
“你个不肖子,是不是想让我死给你看啊!”
“我好难受,看看你让我变成什么样了?”
“你不是想要这个吗?那就乖乖听我的。”
这些对话的潜在含义是:你要是在乎我,就得听我的!
这样的事常常发生在最亲的人身边。他们总能戳到亲人的软肋,也知道亲人的死穴在哪里。
当人们一次又一次陷入到这种力量的角逐中时,两个人的感情就会出现裂痕,即使事后修补,也会留下痕迹。
在这种关系之下,双方都是输家。
这群人有可能是我们的父母,伴侣,朋友,老板,更有可能是我们本身。
有这样一本书,就是专门解决人与人之间软暴力的问题。
书中将双方产生摩擦后,一方希望凡事都按自己的想法达成,且不在乎对方的损失,就像拔河一样在力量上较劲的行为称为“情感勒索”。
这也构成了这本书的名字《情感勒索》。
在《情感勒索》一书中,作者将实际案例与它背后的实际原因相结合,通过对情感勒索双方心理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发生情感勒索的来龙去脉。
在书中的后半部分,作者使用大量篇幅,针对各种形式的情感勒索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案,甚至具体到在什么情况下该说怎样的话,作者都详尽的罗列出来。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在多家心理机构和医学诊所担任心理医师和指导顾问,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
她的作品《恨女人的男人们和爱他们的女人》与《有害的父母》都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她还是颇受欢迎的演说家、节目嘉宾和媒体人,在ABC广播频道主持过6年全国性的热线节目。
《情感勒索》中的一些案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惜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正陷入情感勒索的关系之内。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书中的精华内容,帮助大家鉴别情感勒索的勒索者以及他们惯用的手法,最后为大家提供避免情感勒索的“三步走”方法。
01 / 情感勒索的勒索者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情感勒索的勒索者有很多的性格特征。
比如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失败,耐挫能力低。
当他们使用情感勒索时,我们能看到六大致命特征,分别是:先向受勒索者提出要求,受勒索者反抗,然后向受勒索者施压,施压不成进而采取威胁的方式再度施压,受勒索者屈服,最后两个人关系重启,恢复平静。
《情感勒索》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更是将他们形象地归为了四类人群,分别是: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诱者。
1.施暴者
施暴者包括积极施暴者和消极施暴者。
积极施暴者是最容易辨别的。
他们会毫不掩饰的吐露自己的不满,时常威胁别人。
比如: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离家出走!
消极施暴者是最让人抓狂的。
他们喜欢使用冷暴力,自己生闷气还不告诉你原因。
2.自虐者
自虐者充满了被迫害妄想症,而且依赖性极强,喜欢把所有惹麻烦的责任都归咎到别人身上。
与施暴者不同,施暴者认为自己是大人,对方是小孩。
而自虐者恰恰相反,认为自己的小孩,对方是大人。
对方要对自己负一切责任。
书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孩子对父母大喊:“你们要是不让我熬夜看电视,我就把自己憋死!”
3.悲情者
这类型的人会故意让别人察觉到她的苦楚,如果你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唉声叹气的样子和委屈的眼睛会让你生发出罪恶感。
他们是高超的演技派,一旦你答应他们的请求,原本拉着的脸会立刻恢复神采。
4.引诱者
引诱者最不易察觉。
他们先对受害者允诺一切关于爱,钱财或事业升迁的要求,但随后提出的条件往往令人难以接受。
如果不顺从他们的要求,他们会说:那你什么也别想拿到!
引诱者抛出的一个又一个诱饵,让受害者将关注点始终放在“好处”本身,忽略了自己正陷入情感勒索的事实,从而越陷越深。
02 / 勒索者的惯用手法
情感勒索者控制欲望很强,他们不容许别人破坏自己制定的规则。
情感勒索者善于利用受害者的软肋进行迫害。
几乎所有的受害者都容易被罪恶感,责任感和恐惧感所支配。
情感勒索者恰恰将这三感放大,让受害者迷失在三感组成的迷雾里,一时分辨不出方向,渐渐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
在《情感勒索》这本书里,作者总结了情感勒索者惯用的四个手法,分别是:二分法,病态化,联合阵线,消极比较。
1.二分法
什么是二分法呢?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与他发生矛盾的一方是错的,这种通过好坏分类看待问题的方法被称为“二分法”,而情感勒索者是二分法的专家。
书中列举了卡尔与玛格丽特这对夫妻的例子:
玛格丽特是二婚,与第二任丈夫卡尔结婚一年有余。
卡尔一直想让妻子陪自己去参加淫乱派对,正直的玛格丽特当然不会同意,她难以相信自己的丈夫居然是这样的人。
卡尔马上表现出受伤的样子,说玛格丽特是假正经,像个保守的清教徒,他还威胁说如果玛格丽特不参加,他有很多旧情人会陪他去。
玛格丽特最终被迫随丈夫前去。
她被丈夫故意抹黑的说辞所迷惑,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正如作者所说,当二分法开始运作,我们就会对是非产生怀疑。我们会质疑自己反驳勒索者的要求是否正确。
2.病态化
与二分法相类似,病态化也是抹黑受勒索者的一种手段。
运用这一手段的情感勒索者会表示,只要别人不遵从他们的要求,那受勒索者不是病了,就是疯了。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病态化通常的起因是欲望无法得到平衡。
如果一方开始要求对方更多的爱,并以自己的付出作为参考标准时,如果我们没能给他同等甚至更多的爱,他们就会认为是我们有问题了。
然而,作者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无法像对方爱你那样去爱他,并不是你的错。
3.联合阵线
有时,当情感勒索者发现自己一个人不能说服你时,他会寻找新的盟友加入进来。
比如,玛丽亚因为杰婚后出轨要跟杰离婚。杰苦劝无果后,找来了自己的父母,父母一家便开始对玛丽亚进行说服教育。
不仅如此,情感勒索者还会搬出至高权威,比如用《圣经》中的话向对方施压,或者用报纸上,网络上,或者专家的话来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4.消极比较
很多人从小就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里。
这种消极比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情感勒索。
比较中常用的“你看看人家”这句话有很强的杀伤力,它会触发人们的自我怀疑和恐惧之心。
03 / 如何避免情感勒索?
了解了情感勒索的四类人群以及他们惯常使用的四种方法,现在给大家分享具体该如何避免情感勒索的发生。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停下来,第二步冷静观察,第三步制定策略。
1.停下来
停下来就是什么都不做。
你可以使用拖延战术,当对方向你提出要求时,你可以说:“我现在还不能给你答案,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
2.冷静观察
具体观察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看看情感勒索者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其次,再想想我们自己在面对情感勒索者的反应是怎样的?
最后,可以观察下引爆我们的点是什么?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要看看情感勒索者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形态?
一般来说不会超过三种形态,这要求要么是不重要,要么是比较重要,已经影响自我完整性了,就是说他已经影响我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了。要么是非常重大人生决定,需要慎重选择。
经过审视后,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步或者有条件地应允。然而事情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与情感勒索者的交谈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
在《情感勒索》一书中提供了四种策略帮你摆脱情感勒索的束缚。
3.制定策略
(1)非防御性沟通
通常来说,人们在吵架时说出的话都是带有防御性的,而非防御性的话既不带攻击性也不为自己辩护。
比如:对不起,让你生气了。我理解你。
(2)化敌为友
这个策略与第一个策略有着相似的地方,即也是通过改变沟通的方法达到目的。
这个策略通过邀请对方一起解决问题,寻求他们的帮助,并运用求知欲和愿意学习的态度改变充满尖刺的对话基调。
(3)条件交换
没有人喜欢一味地牺牲自己,如果大家都只为自己着想,那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
条件交换可以达到双赢,让双方都能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答案。
(4)运用幽默
幽默是关系中的润滑剂,拥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更受人欢迎。
当你面对情感勒索时,完全可以使用幽默的手段抒发对对方的感想。
通过辨别情感勒索者的类型以及他们的惯用手法,我们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正处于情感勒索之中。
当然我们也要自省,自己有没有以这样的方式勒索过别人。
在情感勒索中,勒索者与受勒索者不是单一的身份,他们有可能在不同的事情上身份互换:原来的受勒索者变为勒索者,原来的勒索者变为受勒索者。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自我勒索。
即一边扮演勒索者,一边扮演受勒索者。
这就像脑子里有两个小人,一个小人代表欲望,他要勒索你去吃甜食,另一个小人代表自控是抗拒的,可经过几轮激辩后最终后面的小人还是屈服了。
若你一旦发现自己陷入勒索之中时,就可以使用《情感勒索》中苏珊·福沃德的三步法:停下来,仔细观察,制定策略对关系进行修复。
也许你觉得改变是痛苦的,但是不改变对双方没有任何好处,只会更加痛苦。
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会破坏你的幸福感,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维护的关系也浮于表面。
当你敢于直面情感勒索者的压力,用适当的方法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决定时,才能真正体验到情感解锁的益处。
从现在起,请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将情感勒索永远驱逐出我们的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