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遇见插画绘画 插画 教程
83岁画家红遍中国的“梵高奶奶”走了,她把“乡愁”留在了人间!

83岁画家红遍中国的“梵高奶奶”走了,她把“乡愁”留在了人间!

作者: 一口袋忻忻 | 来源:发表于2019-08-06 10:24 被阅读2次

    瓦屋、田埂、小径、

    苹果树、向日葵、山楂树……

    她一字不识,

    为了给城里长大的小孙女

    讲述农村的故事和景色,

    她拿起画笔,一点点地画出了故乡。

    常秀峰,

    一位淳朴的农村老太,

    众多网友在她的画中看到了“乡愁”,

    称她为“梵高奶奶”。

    8月1日,

    常秀峰老人走了,享年83岁。

    为给孙女讲故事,她第一次拿起画笔

    70岁以前,常秀峰

    生活在老家河南省方城县拐河镇。

    她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

    年轻时只顾着忙生活。

    老伴去世后,她住到广州的儿子家。

    久居乡村的她不习惯都市生活,

    腿脚不便、语言不通,

    她把大部分的时间

    都留在陪伴3岁的小孙女身上。

    古树老屋,是另一种乡愁。

    她时常为小孙女讲起家乡的故事,

    可在城市里长大的小孙女

    怎么也无法想象乡村风光的模样。

    老太太不识字,

    只好顺手拿起小孙女的画笔,

    在纸上涂抹出家乡的山楂树:

    果儿是红的、叶子是绿的……

    瞬间,孙女就明白了。

    就这样,常秀峰一有空就在纸上画画,

    用孙女的蜡笔,她画完花草、小动物,

    又画田埂、老房子,

    还有她的土地。

    起初,家人并没有发现她在作画。

    直到有一天,

    学美术出身的儿媳妇发现了她的画作。

    在孩子们的鼓励下,

    常秀峰从此与画笔结缘。

    常秀峰曾说,

    自己不会写字,就用画来表达。

    沉甸甸的板栗压住树梢,透着丰收的喜悦。

    “梵高的向日葵没我画的好”

    2006年起,

    儿子开始把母亲的画上传到博客上,

    并写下关于母亲的一系列故事。

    没想到,画作在网络上大受好评。

    说起常秀峰的作品,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她画的《向日葵》。

    正因为这幅作品,

    她被称为是“梵高奶奶”,

    无论谁看都会眼前一亮……

    可是常秀峰不知道什么是“后印象派”,

    “我心里想着,这个梵高奶奶,

    我总是觉得别扭,

    跟梵高素不相识,

    咋会是梵高奶奶呢?

    想不通,还是叫我常秀峰常奶奶可以吧。”

    2006年6月和11月,

    常秀峰两次受邀来到《鲁豫有约》

    演播大厅里,

    老太太画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并排摆放。

    主持人陈鲁豫问她,

    觉得这两幅画怎么样。

    直爽的常秀峰说,

    “这个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开心,

    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画得苦。”

    而她画的向日葵长在土地里,向着阳光。

    “有土地养着它,有水滋润着它,

    就像我画它的心情一样,很幸福。”

    红彤彤的石榴挂在枝头。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常秀峰的画作,

    传得最远的一幅现在在法国,

    法国著名摄影师斯鲁本

    收藏了常秀峰的作品《石榴树》,

    他评价,“常秀峰和我一样,

    都不是用机器和笔展示艺术,而是在用心。”

    “我画的都是‘真’东西,

    不是编的!

    绘画逐渐成为

    这个70多岁农村老太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只要空闲,

    都是属于“梵高奶奶”的时间。

    因为眼神不好,

    她要趁着太阳好光线好的时候,

    铺开纸张,

    画几天前开始的画或者新作。

    在画桌前,常秀峰完全沉浸其中。

    “有时候叫她是听不见的,

    总是聚精会神”,儿子回忆称。

    他说,“我母亲手里画的,

    可能就是那垄田埂上的花花草草,

    别人把它们踩在脚下,

    她把它们记在心里。”

    常秀峰的作品里,

    全都是山区农村生活的场景,

    那些老房子、小动物,

    庄稼、田埂、花草等,

    都和她自己过去的生活有关。

    画得最顺手的,

    是一辈子打交道的农村作物:

    红薯、石榴花、玉米、麦子、石榴,

    从春天画到秋天,

    还有母鸡带小鸡、蚕宝宝、

    割麦子、雪地抓鸟遇狼等趣味生动的故事。

    她有时会一边作画,一边唠叨,

    “这画里的树,

    是山后面亲戚家门前河边的杨树,

    这割麦的人是她的婆婆,

    那个穿脏衣服的小孩是不知道从哪里流浪来的……”

    在她的画里,

    所有的人和物都是有名有姓,

    都是真实的存在。

    常秀峰说:

    “我画的都是‘真’东西,不是编的!”

    她从不打草稿,

    “需要啥颜色就直接画上去”。

    她的颜料中,

    绿色、红色、黄色用得最快,

    热烈奔放的色彩,

    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常秀峰说,

    “我的日历就是小麦、玉米,

    和野地里的花花草草。

    从土里钻出了嫩芽,

    开了花,结了果,落了叶子,

    一年也就到头了。”

    “斑鸠、‘吃杯茶’、

    喜鹊、燕子什么的都走了。

    它们是我们那里的鸟,

    它们是村子的亲人,

    还有狗啊猪啊羊啊,

    野地的狐狸啊野狼啊,

    它们也是村子的亲人啊。”

    这些画是真实的记录,

    也是美好的回忆。

    每一幅作品的背后,

    几乎都有一个故事。

    “我想画老家的山水草木,

    画以前的生活,

    老家的东西太多了,画不完。”

    常秀峰说。

    瓜香四溢。

    2007年,常秀峰在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

    并出了一本画册义卖,

    所得资金捐赠给贫困地区。

    近几年,由于眼疾和腿脚不便,

    加之十几年作画用力用心,

    手已经无法拿动画笔。

    但她生前常说,

    “只要还能拿起画笔,就会尽力将心中

    所要表达的东西展现出来“。

    树林里的山茱萸

    在《梵高奶奶的世界》一书中,

    作者简介是这么说的:

    “梵高奶奶是一位来自河南乡村的老太太,

    某一天拿起孙女的笔,开始画画。”

    这些讲述农村风物而新手涂鸦的蜡笔画

    老太太忍着眼疾一画就是一百多幅

    //

    沉甸甸的板栗压住树梢,透着丰收的喜悦。

    院子里的串串的红辣椒、玉米,透着丰收喜庆。

    瓜香四溢。

    红彤彤的石榴挂在枝头。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常秀峰的画作,

    传得最远的一幅现在在法国,

    法国著名摄影师斯鲁本收藏了常秀峰的作品《石榴树》,

    他评价:

    “常秀峰和我一样,都不是用机器和笔展示艺术,而是在用心。”

    几年下来,常秀峰积累了很多作品,

    它们被整理为一本《梵高奶奶的世界》的画册,

    由陈丹青、刘震云、陈鲁豫、马英九、斯鲁本联合推荐,

    //

    誉为“中国最淳美乡村绘本”的儿童画册。

    这本画册,就是梵高奶奶为这些居住在城市的孩子们,

    画作的记忆中的美丽乡村,

    她用媲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画笔,

    向孩子们介绍了乡村的一年四季,

    还有奇妙的大自然风景。

    简单、纯真、质朴、快乐,

    在常秀峰的画里,

    我们看到了中国最普通的田园风貌,

    瓦屋、田埂、麦田、小径、苹果树、向日葵……

    这些最简单的风物,

    给了人最直接的感动。

    她的画总有明艳温暖的色彩,

    每个人物都是在微笑,

    总能让人感到幸福。

    一个普通的老人,

    却有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生命的力量。

    “梵高奶奶”的故事既简单又传奇,

    它告诉我们,

    人生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就比如画画

    只要你想表达,

    拿起笔就可以画。

    感谢奶奶,

    让我们通过这些画,

    看见了这世间最真实的美好。

    喜欢本篇文章的小可爱请点关注加收藏哦~

    声明:素材源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如果有对插画学习感兴趣的同学,

    可来我们的插画学习交流扣qun的哦:721494583(招募中)

    里面免费送整套系统的教程!

    在那里,我们会有很多的绘画教程以及素材参考资源

    还有定期的免费直播课程哦

    每天老师在线指导你的绘画技法

    助你开启绘画提升之门

    大家在群里,可以畅所欲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3岁画家红遍中国的“梵高奶奶”走了,她把“乡愁”留在了人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fi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