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海拾贝——读与写
我为什么文章开始持续更新了? | 写作的本质

我为什么文章开始持续更新了? | 写作的本质

作者: 互联网追风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19:01 被阅读187次

    博客时代,我写过5年博客。

    微博时代,又追了三年。

    微信时代,我却迟迟没有开公众号,错过了公众号的红利期。

    等我开始意识到要写公众号时,知识付费的声浪已经吹过几轮了。

    有人说,写作是一种习惯,怎么习惯忽然就忘了呢?写作肯定不是习惯那么简单。对它的认知不够,于是很难坚持,更谈不上持续更新。毕竟,你写的东西,基本上没人会看。

    我中断了很久的写作习惯,突然又开始行动起来,是因为感受到了落后的恐慌。在我关注的人群里,那些忙碌写作的人,成长进步的速度让人吃惊。互联网时代的连接性让他们的进步可以成倍的放大。

    比如我看到一个刚入职的小姑娘,实习期总要被领导安排琐碎的资料整理工作。这些枯燥的资料整理,在她的手上变成了鲜活的写作素材。有时她还会打包整理,进行分类,通过一篇文章来赠送资料,进行所谓的公众号运营活动(我有一篇文章也做过这个测试)。她的文章越来越会捕捉热点,越来越有深度。后来,她有了自己的小蜜圈,付费的。

    有很多人,玩了那么多年的微信,却不知道小蜜圈是什么?

    我看到一个女生总爱写情感类的文章,酸酸的那种,和我当年写博客时的味道一样。有一天她忽然从情绪的宣泄者变成了情绪的引导者。她的文章角度从“我”,变成了“你”,语言变得犀利,依然率真却更加细腻。后来自带粉丝做了一场直播,接着被邀请做了几场,然后不知怎么的就火了,粉丝飙升。她的情感文章时不时就开始成为爆款。而知识付费时代,爆款文,意味着巨大的流量变现。

    我听了一场小众知识分享。一个青涩的男生,他讲述:我学生时代做了3年的XXX PPT论坛版主,而现在,我靠给人修改PPT为生。我去关注了他的公号。他每天都在做干货满满的PPT知识分享,而这些,都是免费。他过得潇洒吗?是的,他的朋友圈每天都在秀各种逼格的生活。他说:

    我晚上苦逼的写作,白天苦逼的改PPT,而你们你看到的,是我逼格的情趣和态度。

    我还关注到一个48岁的伪大叔在简书上如此写道:

    你们笑我这把年纪还在每天写作,很傻,殊不知我还可以年轻,我开始积累的训练你们看不到。

    我被他们感染了,开始重拾写作。然而,这一次不仅仅再是为了写作

    为了刷新我对写作的原始认知,我开始读一些关于写作的帖子,开始学一些牛人的写作课。牛人们告诉了我很多写作的秘诀。譬如公众号写作,绝不是写内容那么简单,有些爆款文远不是关注内容本身。

    他们还说,写作,本质上就是在经营个人品牌。

    我读的套路越多,越能清晰的分辨出每篇文章的属性和定位。后来又开始尝试捕捉文章背后的动机。

    我开始明白,我所看到的一切文章背后,其实只有一个词:运营。

    写作被包装成一系列的成长行为标签。如李笑来所言: 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然而,却远不仅是如此。

    写作,就是为运营而生。运营好自己。

    对于一些专栏作家们,写作是一种输出的任务。他们准备素材然后输出素材。写作甚至可以变成一件可以积累和测试的工作。比如美国早期独立运动先驱,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模仿《观察家》的写作,不断的揣摩和研读,他成为美国最受尊重的作家。他的《穷查理智慧书》和后来的自传都成为美国文学当中的经典。

    经过训练,可以获得和天才一样的表现。而莫扎特的天赋也是训练的结果。 ——艾利克森《刻意练习》

    写作是一种技能,就像肌肉一样。而技能是为了生活,就像肌肉是为了健康(美)。

    普通人写作少了专栏作家们的驱动力,少了那些光环效应所带来的粉丝阅读量。然而运营的本质不变。倘若不清楚写作是为了运营而服务的,那么就搞不清这些所谓的刻意练习有什么本质意义,持续更新就会很难。

    面对写作,去思考的不应该是简单的刻意练习。练习写作能力?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恐怕并不是那么必要,比如长途司机或者伐木工。练习思维能力?去参加演讲、辩论、峰会论坛、沙龙是不是比写作来的更实在?

    写作的时间成本也是很大的。从大脑聚焦,思考文章布局,开始行文,然后编辑修改,最后发布。我测试过,写一篇用心的文章,轻轻松松3个小时就过去了,而且用的是整块的时间。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旋律里,整块时间是多么奢侈。

    所谓的低成本方式,如果只是为了强调刻意练习,那么恐怕有比写作的时间成本更低、提升更高效的事情去做。比如反复听一本电子书。

    《刻意练习》书中还提到:只有有目的的训练,那种让我们专注的,及时获得反馈的,不断确定目标而且跳出舒适区的训练,才能够让我们快速的进步。

    自媒体写作,对很多人来说,反馈是何等的难。因为,真的没人看。你的分享,和那些带着光环属性的牛人们,已然两个世界。动不动10W+的反馈,还是想想就算了。哪天你也有了光环,你那些根本无人问津的文章或许就成了爆款。

    有很多人热衷写作。一般人写个一篇两篇的不难,或者偶尔写写,有灵感了写一写,然而他们做不到持续更新。很多人感叹,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写呢?却不曾明白,写作不是为了写作,更不是为了刻意练习而写作。

    那是为了什么?为了运营。


    运营,就是为了连接一切。


    运营的背后是运营思维。运营思维就是需要把你的写作行为变成一种动态的,随时可能和其他行为及世界动态连接起来。从内向外的连接:把自己的思想、判断、主见、动机,通过写作的方式和世界连通起来。从外向内的连接:将外界的动态、技术发展、思潮,通过写作的方式让自己内化感知,认知升级。协同连接:将身外事、人、物,通过写作行为,让它们形成个人属性的圈层级的连接。

    有了运营的思维,你收集素材的过程不再仅仅是为了写作服务,因为积累素材的过程就是连接的过程,敏感的捕捉素材就是为了强化连接。你的大脑涉猎信息,然后通过写作行为(还可以有语音,小视频,演讲,课程)来输出,就是为了让涉猎的信息和外界再次发生碰撞,但是这种碰撞就带有了你个人的属性。

    运营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效应。在互联网时代,各种连接互动都会带来运营结构飞跃的变化。

    比如那个女生,从写作到直播再到写作的过程,就造就了运营中的爆款文。倘若她只是把写作作为一个单个行为的话,她怎么能想到直播所能带来的连接效应?

    那位写PPT分享干货的男生,只是为了装逼格,晒优越,又与写作有什么关系?仅仅是为了分享PPT干货?他在通过写作运营自己的生态圈。而生态圈不仅仅是微信圈里的存量,比如他通过参加小众分享会,让更多的人融入他打造的生态圈。

    写作还是简单的写作吗?

    写作变成是运营的一部分,让各种连接成为一种可能,而后聚合成一种生态。保持文章持续更新,就是为了保持持续的连接。

    写作,的确让你和世界的连接变得容易很多。毕竟文字,是最方便最高效的传播工具。让写作行为持续更新起来,就是让带有个人属性的运营可以更流畅更高效的运行起来。

    运营自己,更新自己,这就是写作的本质。

    你行动了吗?

    --end--


    作者简介:曹涛,产品经理。关注互联网+文化、教育和人工智能领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文章开始持续更新了? | 写作的本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gt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