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力量》,皮克·耶尔作品。
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与其他成功之道和心灵鸡汤一起,安静地摆在那,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
新书,还没有被人翻动过的痕迹。很明显,要么这是一本不出名的作品,从未被踏足;要么就不属于被人们需要的那一种,书名简直太朴素。
在书中,作者没有阐述一些大道理,而是以自己的经历为引,娓娓道来。
耶尔先生在29岁时就过上了童年时期就梦寐以求的生活:在曼哈顿中城一栋摩天大楼的25层上班,距离时代广场只有4个街区;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共事,工作内容精彩无比,是为《时代》周刊报道国际时事。那样的生活却使他兴奋,但是在内心深处,却觉得自己一直只是在一路狂奔,却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更未曾问过自己是不是真的幸福。于是决定逃离这样的生活,搬到日本古都京都,在一条后街的一个小房间里住了一年。离开日本后,这样的生活并未停止,从此就靠当旅行作家来养活自己,追寻自己的止境。
但是耶尔先生的出发点并不是鼓励我们盲目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与大冰的观点也很相似——而是在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试着慢下来,多看看身边的世界,多审视自己的内心,也许,工作效率会更高。
前往止境并不是让你漠视这个世界,而是从中抽离,这样你才能把世界看得更完美,对世界爱得更深。
这也正是全书的主题——止境。
追寻止境有很多方法,可以旅行、可以瑜伽、可以读书、可以独处、可以冥想。但是这些被大家推崇至极的方式,确实显得很文艺,但真的奏效吗?其实,是否奏效不在于你干了什么,去了哪里,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具体悟到的,每个人都不同,也许是一份内心的满足,也许是灵魂的升华,也许,只是一个好心情,其实这就够了。可以带着这份好心情,重新回到你熟悉的世界。你会发现,天更蓝,草更绿,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浑然天成——这个世界好像又不是那么的熟悉,因为忙碌中你的眼中,她不是这个样子的。也可以让这份好心情,形成你的气场,去影响周围的人。你发现,好像那个咄咄逼人的同事,也没有那么坏;那个压迫剥削你的老板,也没有那么强势,大家只是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只是在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工作也没有那么难做了,心情平静了,灵感也总是来得那么及时。
看来,到达止境的方式有很多,并不需要像苦行僧一样去生活,那样反而是一种沉重的仪式感。
到达止境,并不一定意味着苦行,它更多的是与自己的感官近距离地接触。
作者提倡用冥想的方式来到达止境,很简单,只要静静地坐在那里就好了。而很多人恰恰却舍不得让自己空无一物地静静坐在同一个位置,而没有朋友或科技产品的陪伴。但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一种适时的空当,就像一段音乐正因为有了停止符才变得完美动听。
冥想的意义在于可以渐渐让自己明白,到底何为前进:是像车轮一样无休止地滚滚向前,还是能够及时整顿,哪怕稍有落后,也能随时再出发。
这也不一定是到达止境最快的方式,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试一试,会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与满足。这种快乐不一定是物质所不能给予的,但一定是最有效、最长久的。
冥想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它可以让你在时间的夹缝里,能够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我们每天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时间却越来越少,需要的信息过滤能力也越大;时间对人们奴役的越加严重,与他人联系得越多,跟自己联系得就越少。
时间总是稍纵即逝,想要抓住,却每次都慢了一拍。这时不妨静一静,笔放下,书放下,手机放下,听听周围那些曾被忽略的声音,看看每天都路过的树木与房屋,也许下一次,就到了时间的前面。
我发现,只要我停留在一个地方,不受干扰,整个世界都会被照亮。
一切总是太匆匆,不妨自己先慢下来,享受片刻的安谧与宁静。这身皮囊承载了你全部的思想,这个灵魂支配了你全部的肉身,驻足,让他们也跟你一起享受当下的宁静,看看于这止境中所迸发的万丈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