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看到这样一段话:
孩子,在这世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
谁有紧迫感,谁最珍惜每分每秒,谁最勤奋,老天就会对谁格外厚待。
你在玩手机、打游戏,别人在刷习题;你在看动画片,别的孩子还在背英语。
也许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日积月累之下,你和别人之间就会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你背不下来的书,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来的题,总有人能做出来,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总有人今天努力做完。
那么不好意思,你想去的学校,也只能别人去了,你想过的人生也只能别人过了。
如果你在最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放纵和懈怠,未来留给你的一定是无尽的叹息和眼泪。
这些语言无疑是赤裸裸的真相,一阵见血且直戳心窝。
曾几时也想发给孩子看看品品,企图为自己的教育“无法”赋能。
也许我有发过这些或类似的话给孩子,不记得或不愿承认罢了,因为结果是石沉大海毫无成效,有时还惹得孩子的嫌弃。
此刻再看到这样的语言,忽然就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几个能理解或认同这些呢,曾经年少的我们又何曾听进去大人们千篇一律的劝导。
想起国庆在老家,那天坐三轮时司机师傅一个劲地夸赞自己的孙女如何自发学习,到家就是吃饭不要叫我,写完作业才吃饭,寒暑假第一天就能完成所有作业,一本那么厚的练习题一个晚上就能做完……
我听了直觉这孩子是学习能动性强,不用催不用劝不用提醒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孩子听了静静点头,轻声嗯嗯,他觉得自己无限可能,跟几个同龄人不同怎么就不行呢。
不管是学习榜样在身边,还是真人实例在耳旁,每个孩子的自驱力不同,差距实在太大。
很多时候,对孩子来说,我想成为的人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你希望的不一定就是他想要的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行为能力和模式,哪有什么最好的标准和模式,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