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动机与目标》這本書說:想要成功。你要有目标,先。
那么多的音频,视频课程在教你如何学习,怎样成功。你我都知道,人生就是不断的努力。
就像聚焦英国青少年次文化的热门电影《猜火车》一开场说的:「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择坐在沙发上,看愚蠢的狗屁电视,嘴里塞满垃圾食品,最后整个人腐烂到底,在悲惨的家里生一堆自私的混蛋小孩,来成为另一个自己,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活,可我凭什么非得这么做?」
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选择,就是一段又一段的努力。
贾柏斯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把科技跟美学结合在一起。
马云为什么成功,因为他相信网络新零售等同于未来。
然而,且慢。努力当然是要去努力,有目标却更重要。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霍尔沃森在《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裡,开宗明义就问,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成功?因为我们如果希望有「成就」,就得先确定,要成就什么。
也就是说,想要成功。你要有目标,先。
就是去做,是要做什么?
《大英百科全书》编委会主席莫提默·J. 艾德勒,在二战之前就创立了「哲学大问题研究中心」来探讨人生中,诸如真理,沟通,情绪,爱之类的大问题。他认为,所谓的信仰,是在观点跟知识的累积之下,才会油然而生的。
艾德勒27岁就开始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哲学系,他问的「是欲望产生真爱,还是真爱激发了欲望」这个命题,一直到今天都有很多可以辩证讨论的空间。许多哲学问题都可以从这个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从属关系中,展开探讨。
把哲学思考放到生活当中来验证,几乎都可以转换成:你是在纠结于浅碟的「现象」,还是要回到「本质」上面去深入探讨?
《成功,动机与目标》在提醒我们,人生的努力是过程,想要有成就得回到你的目标设定。
运动品牌的标语说:Just do it。去做。是没错。
但是,向前冲之前,你应该知道,是要做什么?
不做准备,就是在准备失败
感谢《成功,动机与目标》,赞叹这本书。它一开始就要破除我们对于「自制」的执念。
绝大多数的人会误以为,我就是不能自制,我就是因为不能管理自己,以致于我努力半天所争取到的小目标,就眼睁睁的在往大目标迈向的过程中功亏一篑。
不。不是这样的。我们很多时候,把过程跟结果的順序跟定义,完全搞混了。
关于努力跟目标的关系,作者要我们问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你努力半天,往往就是在解决「是什么」,而真正的目标是为了「为什么」。
当我们在谈自制力,意志力的时候,我们其实都在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当我们想要有所成就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什么」。
因为知道为什么,我们才会有动机,才会知道什么才算成功。还会开始思考这中间会有什么障碍,有没有办法克服,怎么克服。作者把这个障碍称为「目标破坏者」:你想要有所进展,却有竞争者(可能是外部力量,可能是你的缺失)来耽误你。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说过,「不做准备,就是在准备失败。」
我们要锚定目标,面对目标破坏者,做好准备。一路行去。
可能很难,也可能很简单
回到《猜火车》这部贺尔蒙过剩,故事推展迅速而精彩的电影。
主人翁左思右想,终于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世界在变,音乐在变,D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L英中逃避太久!」他发现他必须离开,才能有新的开始。
我们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看到他在电影里面达成了他的目标,离开。
重新開始對我們來說,可能很难,也可能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