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人物春秋一支小笔
谈到抑郁症就想到自杀,就像提到生殖器联想到做爱?

谈到抑郁症就想到自杀,就像提到生殖器联想到做爱?

作者: Split梵高不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01:10 被阅读167次

文/SPLIT

抑郁症,不要再假装看不到这个黑房间了。

简书

就在今天早上四点多,还在睡梦中的我被一个朋友接二连三的一通电话给吵醒。身边熟悉我的都知道,我这人有起床气的臭毛病,本想着拿起后便向对方一通数落,没想到,听到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揪心了。“抑郁症,确诊了,已经办理休学手续回家了。”然后,一阵沉默。嗯,抑郁症。好像这个词儿听起来就有点可怕!但,你有没有发现在越来越多的时间和场合我们都能够听到它。

近几年来,我们在媒体或网络当中,甚至在自己的身边,已听闻到不少关于抑郁症患者选择自杀离开人世的消息。那些年轻而美好的生命,就这样在正值青春的年华谢幕了,令人遗憾。我记得,就在前两年,我们的媒体上在报道一位比利时女孩安乐死时,还纷纷用的是《健康女孩申请安乐死获批 因抑郁症抱有自杀倾向》这样的题目,显得非常无知;文中写道“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这种误读,其实是对这位因病离世的女孩极大的不尊重。可当时多数的我们,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这,就是一种疾病!

简书

而就从去年至今,因某些明星和某位摄影师的相继离去引发的热点(抱歉,不愿提起实在是不想再度消费他们,逝者安息),让“抑郁症”再一次成为被科普的对象。关于“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的常识,开始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了。它的征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自责自罪,失眠,恐慌。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这是一种疾病,并不是什么“心情不好”,也不是劝患者看开一点、多出去走走就可以痊愈的。——而如何痊愈,是需要遵医嘱的,得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社会重视的同时,我却发现这种病症,正在被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误解。

它被介入了审美的评价,介入了道德的评论。

我们对于易患者常见的论断就是:抑郁症。文艺界人士、学者、白领容易得;心灵强大、爱思考的人容易得;城市人容易得;智商高、受教育水平高、道德水准高的人容易得…

在某种意义上,它开始被演绎成了一种“高贵病”。我们之所以会在社会中产阶级以上听得较多,是因为,这样的人群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并且也相对注重健康。那么,如果我们换个视角去看,那些思想观念稚嫩的学生、经济能力薄弱的家庭、偏远地区的农村,有没有意识到这是种疾病,并且是需要去治疗的呢?恐怕不容乐观吧。

简书

他和我年龄相仿,是我认识多年要好的朋友,高考后我到了南方读书,他选择了留在省内。他不是普通的出色,是一骑出尘。他的身高比同龄男生要高,爱运动爱打球,功课方面也没的说。一张俊秀的脸,偶尔地回头一笑,总是能吸引到一波迷妹的注意。在众多男娃女娃情窦初开思春思秋的年纪,他仿佛一汪沉水,不起一丝涟漪。高中那会儿他就是全校的优质偶像,女生爱恋他,男生崇拜他,老师更是把他当热乎乎的宝贝恨不得天天捧在手心里。他就是一个可以挂在墙上表扬的超优质人设。

他就是这么出色,一直出色到大学。

可也就是到了大学,他发现开始有更多的精英与他同行。他不再像一个佼佼者那样出众,尽管没有人嘲笑他,他却觉得全世界都在轻看他。心理上的落差和个人情感方面的失控,他要崩溃了,没有人能救他。

终于,他得了抑郁症,整日整夜的睡不着觉,神情恍惚。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了昔日乐观温暖的笑容,他的父母在得知有关医生方面的确诊后却不愿公布,只是给他办了休学手续,回家休养。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精神病,只要发现及时,完全可以缓解甚至治愈?

并不是,而是一家子的知识分子,面子胜于一切。

他的姐姐,牛津大学商学院的高材生,是他人生的坐标。他的父亲,一位严肃的行政干部,以姐姐的标准严格要求他。

但是,他好累,好累,他再也做不到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其实,他只需要多一点点温暖。

简书

“没钱?失恋了?有人欺负你?;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想找出自己得病的原因。前两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关于生死的问题,都觉得总有某种东西能支撑你活下去,一口气、一棵树、或者是一个你喜欢的玩意儿或东西。小时候曾被某句名言反复洗脑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觉得我们都确实活得很高尚,然而你开心吗?

就如多数女生狂热追求的外表,无所顾忌的改变自己的容貌,竭尽全力的和自己的肥胖基因做斗争,报复性的自虐,变态般的克制饮食。于是终于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舔屏脸好身材。比起那些追求精神丰富和灵魂高贵的人,这样可能的确肤浅而庸俗,但如果这本身就能给你带来极大的快乐。管他呢,谁规定了人一定要活得脱俗而伟大?

我也纠结过,我可以挣脱所有的控制,唯有爱难以拒绝。

直到有一天我听了武志红老师的讲座,他说人们常常用爱去控制他人。有个咨询者说:我妈说了,我不听她的,她就去死。武志红老师斩钉截铁的回答:那就叫她去死好了。第一次听到这样离经叛道的言论,我惊呆了。有很多人无数次内心挣扎:“不要再控制我!不要再强迫我!你爱咋咋地!我不要在这样活下去了!“但是没有人会说出来。

然而我们真的忍心亲人去死吗,要是他们真的死了怎么办?

很快我看到了张德芬老师的书《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彻底释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自己的心魔,自己的修行。反控制是我的修炼,而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则是控制者自己的问题。我帮不了他们,他们得自己去面对、解决,然后他们的生命才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们都依然爱着这个世界,爱着世界上所有的人,尤其爱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但,我只是不想再按照你们的愿意活着。

我不管你们追求的是什么,我只是希望你们都能够快乐。

专注于杂的文,我的文字不正经,我的文字有感情。

往期杂文:

为什么我们要对“性”三缄其口?

我发不发朋友圈,关你屁事!

拿着父母的钱过的这么贵,你可真“有趣”阿!

别老拿直男癌说事儿了,这世界也不缺女权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到抑郁症就想到自杀,就像提到生殖器联想到做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kz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