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三宝之一
□ 湖 山
《道德经》里面讲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老子把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概括为三条,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三种法宝,一直掌握和保存着。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这三条原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又被称为“人生三宝”。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道”,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是“道”的体现,是人得到的“道”,也就是人性与禀赋。老子主张“道法自然”,遵从人的自然本性,为人处世不违背人性,才能得到和持有这“人生三宝”。
为什么称它为“人生三宝”呢?人生最大的诉求不是升官,也不是发财,而是一生平安,没有人生的平安,一切都没有意义。
人怎样才能一生平安?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说“好人一生平安”,好人就是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老子给了人们做好人的三件法宝,这就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只要你按照老子说的去做,就可以趋吉避凶,一生平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7d859c81548c1756.png)
一、以“慈”待人
1、“慈”是人性的根本
第一宝就是”慈“,“慈”就是慈爱,即一种仁慈、善良的禀赋。“慈为德首”,“慈”是道德的首要,心慈才能德善,慈是一切善举的根本,一切德行的开始,它是人生三宝的“宝中之宝”。
徐梵澄说:“慈,谓仁惠加于人。”慈就是把仁爱和恩惠施加于人,是人的一种良善禀赋,表现为对人的一种关爱之心,慈悲之情。
“慈”是普世的道德规范。中国古代的圣贤都讲“仁慈”,老子讲“慈爱”,孔子讲“仁爱”,墨子讲“兼爱”;世界三大宗教都讲“慈爱”,佛教讲“慈悲”,基督教讲“博爱”,伊斯兰教讲“普爱”。“慈”是人性的根本,是做人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做不到“慈”,也就做不到“俭”,更做不到“不敢为天下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96017/6cf87f90d031bb23.png)
在中国文化中,对父母长辈慈称为孝,对兄弟姐妹慈称为悌,对子女晚辈慈称为爱,对他人慈称为善。孝悌爱善是慈的不同表现形式,中国传统道德的形成是以慈为基础的,没有慈就没有孝悌爱善。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性善如水之就下”,人具有良善慈爱的禀赋,就像水具有向低处流的性质一样,是自然的天性。人的不慈和不善是后天造成的,所以人需要经过不断地修身,性修返德,使其回归本性,修身最起码的要求就是祛除邪恶,使人心向善。
2、最伟大的慈爱——母爱
老子的“慈”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母爱,中国历来都有“慈母”一说。《韩非子·解老》中说“爱子者慈于子……慈母之于弱子者,务致其福。”母亲爱孩子就会将“慈”施加于孩子,母亲对于弱小孩子的慈爱,就是务必使他幸福。
莎士比亚说“女子虽弱,为母则强”,女人的身体是柔弱的,但当她有了孩子以后,因为母爱的天性,常常会发挥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
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女子被压在废墟中,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她的身体已经被压的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发现她已经死亡,然后又朝着废墟喊了几声,还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们离开这片废墟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这个女人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去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这个孩子只有3、4个月大,包在一个小被子里,因为有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孩子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为孩子做一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的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看到这种情景,感动的流下了眼泪。这就是母爱的伟大,这位母亲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保护了幼小孩子的生命。
3、人有慈爱,才有善举
“慈”是一种爱心,也就孔子所讲的“仁者爱人”,它表现为对生命的关爱,对弱者的同情,对不幸的悲悯。人有慈爱之心,才会有善举,自觉自愿的行善。行善积德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人们通过施与善举,累积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2014年3月11日上午9时,浙江嘉兴一名6岁的男孩鑫鑫,在自家建房工地被坠落的一根钢筋插入头部,医护人员紧急将男孩送入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钢筋的长度有1米多,为了方便手术,医生请来消防人员将钢筋剪断。由于伤势严重,医院决定紧急转往上海救治。
救护车争分夺秒驰往上海,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嘉兴交警与上海交警联系协作,并出动一辆警车全程护送。警车一路鸣笛开道,沿途的车辆得知救人的信息,纷纷主动让行。中午12时,男孩被顺利地送到了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十院开辟了绿色通道,数十名医护人员紧张地做着术前准备。下午2点多,医务人员将男孩推入手术室。据医生介绍,男孩头颅外的钢筋长布满了锈迹,还有14厘米插入颅内。医生决定打开男孩的头颅,取出钢筋,风险程度是非常大的。在手术前,男孩已经出现了下肢瘫痪的症状,主治医生表示,手术过程中将尽量减少后遗症。 晚上6点30分左右,手术顺利完成,鑫鑫被推出了手术室。经过24小时的观察,小男孩已经脱离危险,情况逐步趋于正常。
在这场生命的接力赛中,医生、交警、司机以自己的善举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浙沪两地交警协调一致,开辟了一条生命的通道;沿途的司机主动配合,使这条通道畅行无阻;医生甘冒风险,用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孩子的生命。这就是人间的大爱,人因为有爱心,才会关爱生命,关爱他人,这样的感人故事在我们的社会中到处都可以看到。
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汶川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灾区,奉献爱心。在一万多幅汶川地震感人事迹的图片中,有两幅残疾人募捐的图片特别让人震憾。一幅是宁夏肢体残疾人协会为地震灾区募捐的场景,一位不知名的残疾人,由于高位截肢没有了双腿,他靠着一个铁架子支撑着身体来到募捐现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另一幅图片是广州华乐街的募捐现场,一位用手走路的乞丐,从碗中拿出几枚硬币,让警察帮他捐款,警察担心他没有钱吃饭,告诉他可以不捐。随后他又从口袋中掏出了几十块钱,放进了募捐箱。他前后四次捐款,合计金额100多元。这位乞丐名叫龚忠诚,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他说自己捐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帮助受灾的人,因为自己平时不断受到别人的帮助。
这两幅图片的主人都是残疾人,他们本身就是需要救助、需要关爱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地位卑微,但灵魂是高尚的。他们捐出的钱微不足道,但同样受人尊敬。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颗关爱他人、扶危济困的善心,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就值得大家敬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