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被高尔基誉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茨威格。在其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文中,用细腻、优雅的笔触刻画出一个痴情女人。文中的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
女孩儿从十三岁开始暗恋这位作家,独自品尝了爱情的酸甜苦辣,直到死去。信中记录了她对爱情自斟自饮的十八年,从对爱情的幻想,到和作家的四次肌肤之亲,然后独自抚养意外得到的爱情结晶,之后孩子又因病死去。最终,女人在精神世界的最后一点寄托破灭之后,绝望地死去。
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场梦境而已这是一个令人悲伤难抑的故事,好多人会因故事过于悲情而看不下去,我看完后也是如鲠在喉,恼恨茨威格为了满足自己对爱情的幻想,而对文中女主人公如此狠心。
故事始于十八年前,女主人翁还是一个小女孩儿的时候。她偶然遇见搬到同一幢楼房的作家,那一瞬,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她疯狂的迷恋上了那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男人。
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一个孩子的暗恋才是无人能比的爱情。这种爱情不怀有任何希望、低微,不为人所重视,充满热情,只是一味地迎合爱人。
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场梦境而已故事中的女孩子与作家在生活中并没有太多交集,从十三岁到十六岁的少年时期,虽然作家占据了她的全部思想,但作家几乎从未注意过她。之后由于母亲嫁人,她被迫离开两年,然后凭着坚定的信念,在十八岁时又重返维也纳。她每天在结束繁重的工作后来到作家楼下,风雨无阻,仰望那扇窗户,直到灯光熄灭。在一次偶遇的机会,她便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处子之身。
能不计回报,无私奉献自己一切的只有虔诚的信徒。女孩子如飞蛾扑火般的奋不顾身,换回的确实如上帝对教徒虚无缥缈的回应。作家在和她度过三个甜蜜销魂的夜晚之后,出去旅行,而回来后便彻底遗忘了她,而她却怀了作家的孩子。
不知道现实中有多少人经历过这种爱情,仿佛一个人的自弹自唱,再热闹,也只是在自己那个隐蔽的空间里,隔着厚厚的帷幕,与外界隔绝。那份感情深埋在心里,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能窥探到。甜蜜与苦痛都无法分享,哪怕是你付出了所有深情用力深爱着的那个人。
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场梦境而已在她因怀孕而辞去工作,因为贫穷而在地狱般的场合产下儿子,备受凌辱,为了让这个属于作家的孩子不再遭受贫穷,而去卖身。在和一个对她热烈求婚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作家再一次出现,她再一次不顾一切随他回家,从而失去了改变生活现状的机会。而作家只是把她当做一个妓女对待,并偷偷塞给她一些钱。在老仆人认出她并叫了她一声小姐的时候,她的泪夺眶而出。
也许是彻底的绝望,女人把对作家的感情寄托在了孩子身上,并因孩子越来越像作家而感到无比欣慰。她把孩子当成另一个作家,从而减轻了苦恋的痛苦。她在信里写到“我好像已经不再因为思恋你而感到焦躁了,我逃出了厄运的束缚,我因为这个孩子而得到了救赎。”
这样的结局也许不算太坏。可是,命运却连这点寄托也没给她留下,流感夺去了她的孩子。
女人彻底绝望,她把十八年的苦痛写在信里,并嘱托送信人等她死去后,在作家四十一岁生日的当天寄去。
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场梦境而已故事结束了,女孩子单恋了作家十八年,这份单恋升华于肉体,却超越了肌肤之亲的一往情深。从懵懂的青涩少女,到成为一个孩子母亲的少妇,她爱地热烈,纯粹,不掺杂一丝一毫杂质。而作家对此一无所知,甚至从来没有记住过她。
她在仰望作家窗户的时候绝望地说过一句话:“我命中注定要用一生在你紧闭的大门前等候。”
的确,女孩穷极一生也没能走进作家的那扇门。虽然她每个生日都给他送去一束白玫瑰、虽然她给他生了一个可爱并像极了他的儿子、虽然她在爱情上一生都矢志不移。
小说的最后写到,“他哆嗦着的双手放下了信。这之后,他沉思了很久。在记忆的深处,他依稀记起了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那个少女,还有夜总会的女人。但这些记忆都很模糊,飘忽不定,看不分明。……可是,那也只是梦境而已。”
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场梦境而已作家最终没有记起她,感情上的细微痕迹也只是当成了一个梦境而已。
茨威格是不是在隐喻这样的爱情只是个梦想?
也许吧,世间的爱情大都死于计较,终于猜忌,分于利益。
其实,那都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也只是一个梦境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