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方法背后……

教育方法背后……

作者: 我心若莲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5:01 被阅读0次

    昨天上午给下城区教委组织的“新锐管理者培训班”的学员们做了一个关于“诚实表达、有效沟通》的讲座。当晚小组学员就完成了活动报道,看得出来,大家还是非常认可这种体验式课程的形式的,可是我也发现,学员的理解与我的预设是有偏差的。比如新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我希望大家体会到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赢“的意义而不是规则的改变带来的结果;我举例说明私人逻辑的形成,是想说明老师对孩子的信念形成是多大的意义,而不只是强调老师强加自己的想法于学生;我介绍冰山图是想说明作为教师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信念以及需要,从而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卡点,而不仅仅是头脑里“接纳”、“共情”这些概念……还有,当我让大家练习豺狗耳朵朝外、朝内与长颈鹿耳朵朝外、朝内的句式时,各种混乱,平时伶牙俐齿的老师们居然无法准确而完整表达自己,表达他人……不知道老师们会不会记得我带的最后活动“我在这儿,我看见你了”,其实我想说的是,“沟通”不是简单地说话,而是对话,是彼此用心地看见对方!

      想到高导们带活动的时候,给我最大的一点启发是关于活动的意义,这个意义是由学员们自己去体会到的,而不是由我告诉他们应该体会到什么。我想这是对学员们的尊重。其实,每个人在同一个活动中get到的不同的点,这对他来说也许是更有帮助的。由此,我也反思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其实不但在于你怎么教,更在于孩子怎么学,因为教与学是合作共赢的事。三尺讲台不仅是老师表演的舞台,更是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

      追踪教育的本质,其实是教育的哲学。比如,你认为孩子是张白纸,你是画家,那么,你画什么,白纸上就呈现什么,这时,白纸呈现的不过是你的成就。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孩子,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美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这里,华生所说的“特殊方法”我想说到底就是指奖励与惩罚的方式吧。可是,华生曾被美国妈妈们评为“最讨厌的人”,她们认为那种方式是训动物的,而不是训人类的,而前些年被热烈讨论的将孩子当作“教育产品”的教育产业化的思想大概也来源于此吧。

        当然,还有另一种观念则认为,孩子天生就是先知。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苏格拉底式提问,从康德的“先天经验论”到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等等,影响了现代教育理念。在我看来,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如短焦、叙事疗法、合作对话,以及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教练式父母等等育儿体系,其理论根基——个体心理学与之是一脉相承的。有趣的是,皮亚杰及弟子布鲁姆、奥数博尔等人的教育哲学观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中国近代与现代的教育学界,这也是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发起的背景,像“发现教育”、“探索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概念其背后的教育哲学如出一辙。所以,当深入探究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理念、方法、工具其实都是相通的,表现在课堂的带导上,我才渐渐地能自然地在PET、PD和NVC之间自由地跳跃。

    回正道说吧,三个小时的互动,让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是,一线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有非常强的学习与思考能力。当我们讨论到很多问题的时候,老师们都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直接暴露了老师的教育哲学观。比如,孩子犯错了是不是一定要指出来,一定要让孩子认错;孩子的价值观有偏离的时候,我们是否一定要跟他讲大道理;孩子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是否要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方式让他知道后果……换作十年前的我,答案一定只是有一个,要么对要么错,没有第三选择,而如今我知道看待一个问题也许可以有N个角度,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可以有N个方法。 

教育方法背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方法背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m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