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读书活动扑面而来,让人不觉有些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去听哪一个讲座,也不知道该去读哪一本书?
坐在电脑前,静静地聆听着自己的心跳,静静地享受着此刻这一份静谧的时光,回想自己与书的故事,不禁露出了一个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内心不禁感慨,阅读真好。
2017年,书走进了我的视界,我走进了书的世界。2017年,是我人生走向美好阅读的开始。记得那一场来自山东诸城刘花兰校长的培训,记得那一天,我第一次听到了有一位名叫朱永新的老师走进我的笔记本里,据说他影响了刘花兰校长。
记得那一天培训完,我走在了济南的大街上,到处寻找图书馆,准备去买一本朱永新老师的书看看。可惜,我没有买到朱老师的书,但买到了其他三本我也很喜欢的书籍。
我与书的故事源于2017年,虽然我从小到大读了很多课本,但是我与书的故事从2017年开始。
一开始,我最喜欢读的散文书。我买了毕淑敏老师的温情、喜欢林清玄老师的心水澄净的感觉、喜欢三毛的随性、喜欢周国平老师的人生哲理般的智慧……所以我买了他们很多的书籍。我陶醉于其中,就像一匹饥渴的马儿遇到了肥美的青草与小溪一般,尽情吸取着其中的养料。
三年后,我读着散文,已经不再满足于读那些曾让自己痴迷的散文。那一刻,我仿佛感觉自己就是在读一些鸡汤文,于我——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似乎,有点不合适。
记得2019年夏天,我们在吉林长春培训,一位年长的教授讲座结束之后,我跑过去请教,我应该读哪些专业类的书籍?记得那位教授为我推荐了李振涛老师的《常识教育》和另外几本书,我如获至宝。立即就买来了那几本书,读了起来。
有人说,阅读是“链式阅读”,也就是说,你要读的下一本书在这本书里面。确实如此,读书,从一本书开始,渐渐地,我读了很多类似的书籍。直到2020年春季,我走进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对作者和教育充满了敬畏之心。
书读多了,我对教育的看法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张文质老师说:“我们要走很远的路,才能遇见一起出发的人。”我深以为然。读书也是如此。有时候,我感觉读书就仿佛是在沙里淘金一般,当我们淘了很久很久,我们终将可以遇见我们期待的这本书。而这本书可能正是改变着我们的认知模式,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模式,改变着我们的行走方式,从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本书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我真的信了。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悟了一次又一次,我对教育的理解变得越来越开始明朗起来。记得当我在教学中迷茫之时,我会翻开这本书,查字典式地找到相关的内容,一遍又一遍地啃读着。
后来,我对教育的爱来自于我对书籍的深爱。在书里,我遇见了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听他讲着美好教育;我遇见了成都的李镇西院长,听他讲爱心与教育;我遇见了于漪老师,听她畅谈岁月如歌的那些教育日子;我遇见了于永正老师,听他讲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我遇见了李吉林老师,听她讲如何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上好语文课;我听着朱永新老师的讲座,看着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实录,品着何捷老师对统编教材的解读……
自从我真正结识了书,我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富有的人;自从我喜欢上了书籍,我变成了一个越来越乐观的人;自从我与书成为朋友之后,我变成了一个越来越看得开、想得来的人;自从我爱上了书籍,我变成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自己……
我仿佛变成一盏灯,照亮自己前行之路的一盏灯;我仿佛变成一束光,这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着他人。
这世界,因为点点之光相聚一起,我们彼此照亮,彼此引领。我爱这世界,以及这世界上的那些自带光芒的书籍与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