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学易经第33卦遁卦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恒卦是恒久的哲理,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在一个位置上而不变化发展,到了下一步便是退让,以便再度进取。所以恒卦之后是遁卦。
遁卦,下卦为艮为山,上卦为乾为天。为天下有山之表象,山高天退。阴长阳消,小人得势,君子退隐,明哲保身,象征着隐让退避。
遁卦所要启示的道理是遁世救世,讲求和善下处,适时进退。暂时的停止或妥协,是为了日后能够成功,此时的遁世,目的是将来能更好地救世。
历史小故事《千古明相李泌》
李泌,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李泌自幼聪颖,精通经史文集,尤其擅长诗赋。七岁时,受到唐玄宗召见,被称为神童。
李泌,二十九岁的时候,被唐玄宗召进宫讲授《老子》,因表现突出,任命他为待诏翰林,供奉东宫,成为太子李亨(唐肃宗)的师友。因为他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被朝廷逐出。
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即位,即唐肃宗。李泌曾是唐肃宗的老师,所以他一即位就派人四处寻找李泌。李泌婉谢了唐肃宗官职任命,但是答应做唐肃宗的幕宾随从。唐肃宗尊称他为先生。
李泌与郭子仪同时成为唐肃宗身边的两个杰出的文武辅臣。李泌建议唐肃宗以长子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统一指挥平叛作战。他还为唐肃宗制订以逸待劳、两而夹击叛军的用兵计划。
唐肃宗宠妾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两个奸佞狼狈为奸,阴谋赶走李泌。肃宗次子建宁王李俊性情刚烈,斥责张、李两人的罪恶。两人进谗言,说李俊想当元帅,谋害广平王。唐肃宗一怒之下,不问真假,也不和李泌商量,杀死李俊。
唐肃宗又听信宰相房琯guǎn建议,意欲收复长安。李泌认为时机未到,见劝阻无果,仿佛隐约看到死去的将士的幢幢鬼影。再加上奸佞当道,皇帝不听谏言,李泌心灰意冷,便恳求到南岳衡山隐居。
唐肃宗死,他的儿子李豫嗣位为唐代宗。李豫曾得李泌庇护,即位后立即召隐士李泌到长安,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强要李泌吃肉、娶妻、做宰相,做世俗士子。·李泌固辞宰相,却被迫娶了妻子。权臣元载,常衮gun因李泌不肯依附自己,对他有所忌惮,就想办法驱逐李泌出京城,唐代宗顺水推舟,李泌先后被调迁楚州、澧州、杭州,在各地都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政绩突出。
后来,唐德宗继位,猜忌功臣,胜过其父祖。由于他任用权奸卢杞,又昏聩无能,酿成藩镇叛乱,外侮不断,几乎倾覆了唐王朝。在十分紧急的关头,唐德宗只好任命李泌为宰相,以挽救危险的局势。
李泌受任后,向唐德宗提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有利于国的好建议:切勿加害功臣;北和回纥ge,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以御吐蕃。李泌坚持正道,说理深透,使自以为是的唐德宗居然能接受李泌的谏诤。
后来,史家评论李泌为国尽职是忠臣,及时远祸是髙隐,机智周旋得全身,立德立功又立名。
【感悟与启示】
李泌胸怀经韬纬略,文可以写诗赋,武可以运筹帷幄治天下。 他又精通《老庄之道》,善于审时度势,懂进退,知荣辱。侍奉四代皇帝却全身而退,时势需要时就主动襄助。奸佞当道时,就退隐。
古人有“用行舍藏”之说,指被任用则出仕,不被任用则退隐。这就是遁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