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心理学家阿德勒
作为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有儿女》里的夏东海满足了我对于父亲的全部想象:幽默风趣、夫妻和睦、性格温和,最重要的是明事理,遇事从不暴躁……羡慕夏家儿女的同时,可能也曾默默告诫过自己,以后要成为夏东海这样的父母。
但是,很遗憾,最后大多数人都成了刘梅。
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要他做的就非要做,好像就是要对着干。其实这真不能怪孩子,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每说一次“不要”做什么,对他们而言就是一次强化。
不仅仅孩子会这样,成人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个小实验:现在闭上眼睛开始冥想,“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不要想象一朵紫色的云,不要想象隔壁班的帅哥或美女...”然后你会发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全是不要想象的内容。
都说“不要”想象这些东西,为什么还会这样?是看不懂文字,故意作对吗?都不是,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机制就是如此。
还记得小时候,老师有时候会略带严肃地说:“不要坐在椅子上,不要站着,不要交头接耳...”我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大气都不敢喘,动也不敢动,但是总有一两个胆大的会问:“那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是的,你只说不要做什么,却没有明确地告诉孩子可以或者应该做什么,他当然会不知所措。与其制止孩子,警告他们不要做什么,不如明确地告诉或者引导他们可以怎么做。
不强调“不要”,教孩子正确处理问题
沙子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心头好。有一次在海边,看到一个小孩带着新买的挖掘机和沙滩工具,在公园的沙坑里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就吸引了另一个小孩子,那小孩什么玩具都没带,刚靠近就被玩沙子的小孩粗暴地推开,旁边的家长都来不及阻止。
事情发生后,家长马上将孩子拉起来并跟另一个孩子妈妈道歉,接着跟自己的孩子说:“不能这样推小朋友,你看他都摔跤了。”但当那个孩子再次靠近的时候,他又打算将别人推开,这次被他妈妈拦住了。
这一次,他妈妈换了个说法,问:“你是不是怕小朋友把你的玩具给拿走了?”孩子点点头,说:“是的。”“如果你不愿意小朋友玩你的玩具,你可以告诉他说,这是我的玩具,你现在不能拿。”然后孩子跟着说了一次,没有再通过”武力“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是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地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只是强调”不能“做什么,却不告诉他们可以怎么做,对于孩子而言几乎没什么帮助。
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当孩子犯了错,我们在批评和指责之前,不妨试着在孩子错误的行为里找到积极的部分,用正面语言进行鼓励,你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子,他就真的会长成这个样子。
“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另一方面,如果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当你关注积极方面时,对你自己和别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正面管教》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有些家长会说,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真的是太糟糕了,即便是我想鼓励他,都找不到可以肯定和鼓励的地方。
我只能说,要么是你不够了解孩子,要么是你没有认真去发现。经常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好的领导能力;爱打架惹事的孩子也许很讲义气、重感情;爱黏人撒娇的孩子往往心思细腻,很会照顾别人的感受......
只要用心去发现,总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尽量去看到孩子积极的方面,强化孩子好的行为,而不是揪住孩子的错误和不良行为不放。
将“不”语言转变成正面语言,少说“不要”“不能”这种否定、制止的话,换成建议,告诉孩子可以怎么做。同时,学会发现和关注孩子的优点,及时肯定和鼓励,不断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
你对孩子的信任会创造奇迹,这也是心理学上很著名的“期望效应”。正面教育,让你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私信点赞关注!
适爱教育:致力于为0-6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一站式”育儿解决方案。最新推出妈妈客厅创业项目“娃娃家”,欢迎勾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