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小时候一直不明白这句话,朋友或者恋人,不是要多多联系,亲密无间才对吗,干嘛要像白开水似的淡然无味,多没劲,直到朋友和我说起A的故事才恍然大悟。
A和B是多年的好同学,好闺蜜,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才分开,可是仍然每天练习,互相倾诉工作中的烦恼。可是慢慢的,A对B的电话越来越抗拒 。工作几个月了,A忙着适应新环境,忙着结交新朋友,由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可是B性格内向,不擅长结交朋友,对新环境有种本能的恐惧,每天就是给A打电话倾诉,新单位这不好那不好的,新同事多么的自私有心机,主管多么苛刻,工作量多么多么大,工资也不高......很多很多的问题一股脑地向A涌过来,带着大量的负能量和浓浓的依赖。一次两次A还一直安慰,想办法出主意,可是B变本加厉,各种事情,诸如”今天同事说啥啦,说话娇声娇气的,软中带硬,不就是找茬吗,摆资历呗“,”明天那个同事买了新衣服如何如何“,这些事情都巴拉巴拉个没完,次数多了,A有点意见:B的唠叨抱怨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带来大量的负面信息,自己为她出主意也听不见去,她也不思量下改变,总是这样,慢慢就变成了A的负担,慢慢的,A也不再听B祥林嫂似的念叨,终于有一次A忍不住直言了:上班也有段时间了,你怎么还没适应,别总是天天抱怨啦,别总是盯着别人的错误,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也许问题就解决了。B立刻就不高兴了,不悦的语气从电话里就能听出来:咋地,难道还是我错了?你怎么能这么说?!A,我发现自从咱俩分开后你就变了?咱们的思想完全不一样。算了,那就这样吧,说着就挂了电话。A知道B生气了,但自认为没有做错,朋友做的不对就应该坦诚相告,自己已经被B浓浓的依赖弄得透不过气来,受不了了。A自恃自己做得对,自己占理,自己没有错,说的话不好听还不是为了B好,两人之间是好朋友才那么说的。B就觉得自己委屈,自己已经够辛苦难受啦,A身为自己好朋友不但不安慰还责备自己,好难过。自那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两个人才恢复联系,但是关系大不如前,渐行渐远。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言行有度,众人无不交口称赞,可是对待家人却恰恰相反,脾气暴躁,举止粗鲁,性格敏感。我邻居家哥哥就是这样。他家世代行医,每日间往来看病的人很多,门前停满了车子,无论是事业有成的老板还是贫困的一般群众,在他眼里都没有区别,都是病人,都需要他的帮助,对待他们他都是十分耐心细致,温言细语,让人如沐春风,没一个病人不夸的。可是对他家人,对自己的妻子,却是呼来喝去,缺乏耐心,一点小事就能引发一顿争吵,有一次去他家找小妹妹玩,看到邻居家哥哥与他的妻子在激烈的争吵,脸红脖子粗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鼻孔扇动,有点吓人,与他素日给人的印象完全相反,起因就是为了给孩子买一双溜冰鞋,邻居家哥哥想买,妻子不同意,怕小孩子磕着了,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也真是无语了......
那时候就忍不住想,如果邻居哥哥像对待病人那样对待邻居家嫂嫂,日子应该会很和美吧。
可能人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自己最亲密的人,就会全部释放自己,丢掉平日的客套有礼,美其名曰是对你才这样,一家人不用客气,可是有时候,有些事还会需要客气下,保持下距离的。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血缘,或者一纸婚书被联系在一起,我们相处可以亲密无间,随心而为,可是短暂的交汇之后还是要分开,独立与依赖之间有一个度我们需要把握,太过的率性而为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不包容对方,不为对方着想,而太过客气有礼又会让人觉得太客套了,拿自己当外人,同样会让人伤心。这其中的度,真的很难把握。
曾经看过一部泰国电影《永恒》,侄子和婶婶背德相恋,由一开始的纠结挣扎,到后来的肆无忌惮,后来被叔叔发现了,然而并没有对他二人进行惩罚,却出人意料的成全了他们,叔叔拿出了锁链,把他们二人的手锁在了一起。当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也为他们二人一样高兴,有情人终成眷属,多好!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之间由原来的恩爱情深演变成了无休止的争吵,有一次仅仅因为婶婶在涂口红的时候侄子的手动了下,连带的自己被捆在一起的手一歪,本来很精致的唇线瞬间就划出了一条斜线,辛苦化了半天的妆容全部毁了,二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俨然一对怨侣,看的我目瞪口呆。最后双方忍受不了这种窒息感,终于,婶婶饮枪自杀,侄子疯了,二人的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场,尽管身在一起,心却在天涯。
可见,人与人之间,还是要留有一点距离比较好,这样才能处得长久。古语有云,亲则生狎,近则不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和亲人朋友爱人的相处方式,把握好度,和自己爱的人能长长久久,幸福美满的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