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我正在规划自己这几天工作的内容,一同事路过问我在干什么。我们于是聊起了计划。
我喜欢凡事有计划,这样我就能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有自己的节奏,不至于被一阵忽然刮来的风乱了方寸。
曾经自己也总是被各种事务带着跑,什么事来了就先应付什么事,什么紧急就先做什么,以至于自己经常被东一件事西一件事扯的晕头转向。
晨间规划让我摆脱忙乱无序
已经不记得是从读哪本书开始列日规划了,反正自己每天早上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写自己的日规划,工作的,个人的,常规的,特例的,一一罗列出来。
事有轻重缓急,不必一股脑地全装在脑子里,也不必总像救火一样忙乱。
重要紧急的事可以先处理,比如马上需要开的会,马上需要交的资料。
重要不紧急的事要每天都在计划内,比如读书,比如每天的常规工作都要提前谋划好写下来,
对注意力要求不高的可以进行多任务同时处理,对于几分钟能搞定的事,先搞定然后清空选项。对于重要的需要静下来想的留出足够的时间,甚至可以进行物理隔离,比如戴耳机,或者转换空间。
因为心里始终有重要的置顶选项,所以我没有时间闲聊,甚至没有时间生气。自己的时间这么重要,哪能花费在一些无用无效的事上啊?
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可以暂时往后放,然后再视情况处理。
班里一些需要给孩子们传达的消息,我会提前想好后写好小纸条夹到本子里,以免自己忙起来忘了。
比如,某一天我写了这么几个条:
苏**,卫生保持问题今天拿出解决方案
崔**,负责通知每个组今天明天两天时间给自己组起个名字。
郭*,负责今天一天时间教学生背会宣誓词。
……
这是我在读完周璐老师的《我用阅读陪伴孩子长大》这本书时,看到周璐老师利用文字产生的力量,忽然想起这么个方法。
用这种一对一的纸条方式,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或者说,让学生感到被重视。
而且我已经把一天需要做的工作都从大脑里提取出来了,大脑就可以用来思考问题了。
晨间规划给孩子们全局观,全局观给孩子们更多的掌控感。
我一直在想着让学生养成一种从上而下去看问题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头栽进细节里被动地被带着走。
于是自己尝到了列规划的甜头后,我也分享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每天进到班里的第一件事是先规划今天一天的任务。
因为掌控感越强,主动性越好。
《自驱型成长》里说:不让孩子在“能做什么”上有主动性,他们自然会在“不该做什么”上有极强的创造力。
其实这里也涉及到一个责任的问题,当你大包大揽把所有的计划都替孩子安排的满满当当时,他就会觉得你会为此全权负责,他只需听从你的安排就好。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他感觉到能自我掌控,感觉到这件事对他很重要,他就会在这件事上用心。
晨间规划提高了清晰力,清晰力决定了执行力。
有时候,孩子们不做那些在我们看来是正确的事,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没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来需要做什么。
当大脑里一片模糊时,懒于动脑思考的它就会倾向选择那个最容易最轻松的选项,说说闲话,聊聊天。
因为好多正确的事都是违背人性的,而人性的自然选择是趋易避难。
当孩子们有了从上往下看的全局观,就不会在出现老师布置什么作业就写什么作业。而是想着这周我要学会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学会,不至于出现做完作业就没事干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