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班主任要善于讲故事》,文中说:“老师要把自己放进故事里,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老师给孩子们讲自己当孩子时的故事,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共鸣。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的学习经验,我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学生时代的成功和教训……都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
昨天的日记又有两名学生没有交,看到名单,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怒气,学生分明是在利用我的宽容。今天课堂上,我本打算严厉地批评他们,并再公布严格的作业制度。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文章,我改变了教育方法,打算给学生讲讲我小学时没完成作业的事。
响过上课铃,学生读过班级日志,我的故事就开始了。
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离现在已经三十四年,可一直保留在我的心里,可见它对我影响很大。那时我上小学二年级,当时周末只有一天,老师每周末都会留家庭作业。有一次周末我和伙伴们在田野里玩耍,玩投沙包、捏泥巴、搭小屋……(那是八十年代,电视机很少,更没手机、电脑,孩子们都在田野玩自创的游戏)。我们用泥巴捏成碗、捏成各种小动物,惟妙惟肖。还有一种更有趣的游戏,在平整的麦场上,小伙伴们都把鞋子脱掉,用鞋子搭成一间小屋,分为两队,一队选一人拿一只鞋子掷小屋,小屋全倒塌算胜利,没全倒就是失败。最后选出优胜队。(当我说到这儿时,学生们沸腾起来,讨论着游戏和他们没有的田野的乐趣,满满的都是羡慕)
玩得太尽兴了,忘了时间。村子上空炊烟袅袅,母亲们站在村口的喊声把我们从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拽了出来。回到家才想起作业还没写,内心十分恐慌。写,天已黑,晚上又没电写不完;不写,到校定挨老师的批评。我问学生:“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有学生说:“第二天先不去上学,补完作业再去。”“这肯定是你用过的办法。”我笑着说。有学生说:“干脆就不写,老师骂过再补。”有学生说:“我认为还是挑灯夜战补完作业。”“是呀,应该补完作业。”我当时自作聪明找出以前的作业本,把老师打的红对号擦去,我认真地做着,可那大大的红对号很难擦掉,以至于本子都弄破了,最后的成果是残不忍睹。
第二天,我胆怯地交了作业,心理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课堂上,我不敢抬头,不敢看老师那温和的脸。“XX”老师喊我的名字,让我回答问题。我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喃喃自语,“大点声,好吗?”我倏忽间瞟了一,和老师的目光碰在一起,老师含着笑意的鼓励的目光给了增添了勇气,我大声地说出了正确答案。老师评价:“XX,是一名懂事、乖巧的女孩,很是让人喜欢,以后,你在学习上会做得更好。”老师的宽容、鼓励让我发誓,一定做个懂事、乖巧让人喜欢的女孩,从此,老师的话就是一面镜子,时时照着我的所做所为,督促着我向善、向美、向上。
同学们,人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要敢于面对错误,正确对待错误,老师的宽容和鼓励是让你们改正错误的动力,希望大家正视老师的宽容。
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完全进入了情境,这个故事定能打动他们,但改掉他们的不良习惯还需第二、第三个故事。看来,以后我要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