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13
旁观者效应是什么?
当人进入群体,哪怕只是2人团体,人们面对需要帮助和警觉的情况,反应都会变慢,甚至无动于衷。
引发关注的社会事件:一位女士在公寓被歹徒持刀侵犯,大声呼救,公寓38户邻居先后反应,歹徒看到有灯光亮起本想离开,后返回行凶,持续近半小时,直到歹徒离开,才有一个人报警。受害者去世。
实验设计:
1个人做题听到隔壁呼救,和2个人以上相比,前者有90%的上有所反应,后者则在30%一下。
为什么会这样?
发生机制:注意~解释~行动
(1)注意“有特殊状况吗?”
身边有其他人时,我们会更敏锐,还是更迟钝?
更迟钝。(浓烟实验,1人反应5s,3人需要20s以上)
为什么?可能人多更有安全感,会更放松。担心陌生人面前没礼貌,会更专注。
(2)解释“这是紧急状况吗?”
——会参照身边人的反应,如果身边人觉得“一切正常”,那么群体里就形成了相互强化,延迟反应。
(3)采取行动“是不时必须我来做?”
——责任分散效应。可能有人在采取行动了。就算我没做,“法不责众”。万一判断错了,我就是在冒险,还是不动为妙。
如何破除
(1)如果我是旁观者
当仁不让,迅速反应,成为群体模仿的榜样。
(2)如果我是求助者
a 明确指定一个对象。喊出ta的具体特征,如“那个穿白衣服戴眼镜的大哥,请你帮我”
b 明确具体动作,减少对方的行动思考时间,如“打110报警,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