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最大的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没有想到这个问题难住了我这个老老师。每一年都上复习课,也观摩甚至指导过不少的复习展示课,但没有自己亲自去上这个“大家来找茬”的复习公开课,总还是少了一些深入的体验。强校工程的这个机会,我以四十多岁的“高龄”来上这个被上“烂”了的课题——《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课,遭遇了意料之外的辛苦(前后改了好几稿),也收获了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思考,与大家交流,不当之处恳请乐老师和各位老师指正。
一、正确对待复习
这次录完这节复习课后,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不管对新老师还是资深老教师,复习课一点也不简单!自己以前上复习课,无非是让学生读读记记,做做习题。因为没有硬任务,所以平时的复习课随意性很大,可紧可松,可多上也可少上,感觉复习就是这样简单粗暴。这次为了准备这节课,也私底下问了一些同行,感觉大家的传统复习课几乎都是以教师讲解作为主要形式,而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于是,堂堂理科“生物学”就成为了学生、家长甚至其他学科同事心中的“背多分”学科。第一次磨课试讲的时候我也遵循这个“传统”来上,但一下子就感觉到40分钟时间远远不够,本来应该串讲四个考点:“概念和组成、营养结构基础、主要功能、稳定性”,但一节课下来,不仅原来设置的诸如“真题实练”等环节没有进行,甚至连四个考点都来不及复习完。究其原因,发现“炒陈饭”的这种传统复习法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因为一个一个考点的讲练,最后考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学生的知识还是碎片化、零散化的,这样的复习既低效又无趣。
所以,不论是教了几年书,对待总复习阶段的专题复习课老师都应该要重视,要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学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特别是对我们初中生物学科这样的“豆芽科”而言,时间紧任务重,上好专题复习课是就更加重要,为数不多的课堂时间应该要帮助学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加深,构建起系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综合运用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复习环节
这节课最初的教学设计是“考纲解读→回顾知识→考点训练→核心提炼→真题实练→总结收获”,上过后从学生的课后作业反馈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整堂课虽然没有大的疏漏,但也没有什么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亮点,教师一直“牵着”学生在复习,学生只不过在机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被动复习的成效当然还是不理想。所以,“四平八稳、无功无过”是区教研员吴晓琳老师的评价。“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也是一样。要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把复习课这锅“陈饭”炒出新意。经吴老师指导和同组老师建议打磨后,本节课的复习安排修改按以下环节进行:“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总结梳理,系统建构→明确目标、自我评估→真题实练、汇报交流→强化练习、拓展延伸→查漏补缺,巩固核心”。在课堂的引入环节我设置了“周记生态鱼缸”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用四个开放性问题把本节课要复习的考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新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回顾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用“贴纸游戏”的方法、结合概念图来帮助学生梳理零散的考点,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暗线,从而构建起完整的概念体系。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就提升了一个层次,在考虑问题时也就更加全面深入。在接下来的“真题实练”环节,我也改变了原来的“老师评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通过主要由学生来讲解自己错误思路的方法,发现问题之所在。从学生讲述自己错误的思路,我来发现其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再着重讲解,这样的设计转变了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主角,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深入,层层剖析,听得条理,学得主动,复习效果立竿见影。最后再让学生针对复习目标、自主进行考点的核心提炼来查漏补缺,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升其学习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精心选题,精讲精练
复习课是以精讲多练为主的课,要想上好必须选好例题。从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选择的八道题到最后的四道题,我的感受是“题海无边、回头是岸”:老师一定要对所选的例题认真研究,面面俱到地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的选题原则是尽量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课在获取知识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在“真题实练”环节选择的四道题我都紧紧围绕复习目标,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会考题作了删减、合并和修改,让这些题练过以后尽量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然后在“拓展提升”环节结合引入环节的“周记生态鱼缸”编制了对应的练习题,把课本知识和真实情境结合,理论换个角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生物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而非简单记忆背诵的“背多分”学科,体现出学科的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特色,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也尽可能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我在讲评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感受,就是“练的题≠讲的题”,老师在讲解时要详略一定要得当,有些题以讲为主,有些题以练为主,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局限于让学生背多少概念,老师讲多少套题。老师的讲评引导应该落在方法总结和技巧指导上,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真正实现精讲精练,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这次的复习课打磨过程,让我切实感受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主动复习”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体系,这样自主内化的知识用起来才得心应手,面对无边题海学生才能永保清醒的头脑,考试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知识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