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下发了阶段性作业设计,中心校要求统一组织并上交学生等级评价。对这一项不同的作业,学校和老师们都很重视。所以昨天我没有讲新课,让学生将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上课后,先让学生将应该积累的词句段再背一背,然后检查并挑写。学生背的还算熟练,可挑写的部分却惨不忍睹,明明当时讲课时都强调过,并都学会了呀!看着一大部分学生写的错别字,心里的急躁和火气不自觉冒了出来。指指这个学生的本子,敲敲那个学生的桌子,连音调都高了八度。孩子们也感受到了我语气里的火药味儿,他们似乎大气也不敢出。下课钟声响了,连以往班里最爱上厕所的郑文希也不说上厕所了,教室里仍然静悄悄的,孩子们还在写着……
我出了教室,站在教室门口,心想,之前的教学这么失败吗?曾经课堂上学生都挺活跃,挺聪明,课堂上挺和谐呀!回到办公室,看了看教研室下发的阶段性作业,发现是我对学生写字的要求过高了!有些字超出了三年级要求的会写字范围。仔细想想,这样拔高要求说到底还是老师的功利心在作祟,一心只想看到孩子们卷子上的好成绩。可是满足了自己所谓的成就感,却没有看到孩子们被拔苗助长的痛苦。
今天微信中听到了薛法根老师的讲座,里面有一句话“儿童需要奶和蜜”,所谓“奶和蜜”就是儿童需要的关爱,肯定和鼓励。当老师没有共情到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困难,一味的拿班里大部分普通学生和个别优秀的学生比较,就无法看到这些普通孩子身上的优点,何谈肯定和鼓励。“要永远给儿童以美好的希望”,要用儿童关怀的眼光看见班里大部分的普通孩子,用放大镜发现他们身上蹦出来的闪光点,给他们的学习加奶加蜜,甜甜的度过每天的学校生活。
其实上学期班里就有一个我经常给他加蜜后成长起来的学生。王康吉,二年级刚接手时,写字姿势别扭,写出来的字根本看不懂,课堂上不说话,双眉经常紧锁着。后来我发现他每次书写课文后田字格生字时,即使整体看起来不好看,但他能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看,王康吉写的多好”“这个字写的真漂亮”……我不断的这样肯定后,课堂上他有点笑容了,听课非常认真,偶尔也举手回答问题,书写句子时能做到大小合适,整体排列整齐。期末质检还得了90分。
想到这些,隐隐地后悔昨天课堂上我的急躁和冲动。告诫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走进教室,先关注学习靠后的学生,用他们的标准要求所有人,让每一个孩子在每一节课上都能看到美好的希望。努力这样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