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时代的文人宿命

作者: 八里山人程远河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11:58 被阅读6次
    手机时代的文人宿命

    当浅阅读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时,人们以为是手机标志的时代浮躁,导致了整个社会思想艺术的踏步或者倒退。

    现在当然是手机社会,它到来不过十几年,但它的威力谁都感到可怕。原子弹辐射不到的地方,手机都能到,已经是无处不到了。人已经成了它的奴隶。老得不能再老的人也得利用它接电话,不能接电话就视频,没有人能离开它。在机器人整体到来之前,没有什么能替代手机对世界的统治。

    大众不需要思想,只需要跟风,一部手机好像就能搞定一切。知识人好反思,他们反思的结果是反对,几乎所有老知识分子都哀叹手机毁坏了年轻一代,他们在摇头叹息里无可奈何。年轻人理都不理,抖音正在等着自己去看如何抖呢,老朽的嚼舌傻子才会去理论。

    其实一切都正常,手机只是潮流,反潮流的人谁不被潮流裹挟征服,最后无奈顺潮流,最后甚至逐潮流。谁说手机阅读尽是快餐,那他尽可以放下它坐下看纸质经典;有人说公众号泥沙俱下,那他完全可以去图书馆沙里拣金。手机当然扰乱了许多人心,但你可以心静啊,除了接电话不理它,除了急性心梗或脑梗,轻易不要用它打电话,你只存110、120两个号码即可。

    时代力量太强大,强大到不容你想一下如何抵挡,你就必须缴械适应了,否则灭了你。五六年前有人还呼唤纸上打草稿,说那手写的文字带着情怀和温度。现在不知道还有几人不是用手机写作,电脑已经是大大地不方便了。像我这样的老顽固已经遂了时代的意,我也没发现文字少了多少情怀和降了多少温度,它不一定比今天昨天的温差大。写东西是一种情绪,情绪到了,心催动着手,手点着屛,都是倾吐和流泄,这和纸笔的合作没什么区别。区别是太方便了,夜里被窝也不耽误操作,何须拉灯费墨?

    有人说手机写文章“水”多,那是你自己思考有“水”,水平太“泥”。你完全可以思考成熟,千回百折再下手,文字组合早安排好,段落章法随气韵自然流动,哪里还会有那么多“水泥”?有人说修改不方便,其实修改太方便。修改文章是调整思想,手机处理不着痕迹,几个字一换就天地新开,感觉别样,那不是单纯对着纸笺所能领会的。

    这是像我等最底层的蚂蚁文字爱好者的体会。大文人如何,我不得而知。大家都说中国作家最近十多年创作水平整体下降,有些几乎惨不忍睹,就开始怪时代,怪写作方式和写作手段,甚至责怪写作工具。真是胡搅蛮缠,历史上的遗老们都是这副嘴脸。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你的好坏与时代好坏有必然关联吗?难道你中国不和外国一个时代?你的定力缺失,你的创造力衰退,你的潜力枯竭,你的意志力锐减,完全是你自己的退化,别赖时代。再昏暗混蛋的时代,总有人成就事业。龚自珍骂清朝末年一无是处,但左宗棠没有建立功业吗,孙中山没有燃起救亡之火吗?有人把文人没落归罪手机,他的手机铃声应该设置为鬼夜哭,以后他手机总在半夜准时响起。

    中国作家们对传统批判继承不足,他们国学底子普遍不如港台同行,对东方文化东方智慧的研读和日本差得太远。他们对西方创作思想浮光跃影,吸收寥寥,消化无几,就拿几个新名词来欺骗国内的读者了。读者不买你的账,把你的书扔到垃圾堆当手纸,怪谁?

    成大名的家伙们害怕被遗忘,成小名的喽啰们想闪光,写了点文字的想成名。名利当然是好东西,但名利当头就害死你。不呕心沥血,哪能成就经典?卖得好不一定好,作家富豪榜上的前几名,谁敢说自己的已经是顶尖之作?感冒最易流行,不能够以让多少人得了感冒为荣吧?容易得感冒的大部分都是体质差。

    文字只是记录生活,或者留存点滴心灵所动。你我这样的写者完全不可妄想怎么折桂攀高,我们的作为和沟下老农拾粪插秧差不多,和民工搬砖和灰差不远,事情而已,顶多爱好而已。你姑妄写之,有人姑妄读之,若有几句或几篇引了心灵共振,遥远的心灵因此相通,从此双方互相加油给力,通过文字建立友情,因了友情提升文字,就是这时代的难得之事了。

    谁不是在重复自我?那就尽量少重复自己吧!谁又能一天七十二变,每一变都被击节叫好?反过来,变来变去的你,哪一个是真正的你?固守的风格成了标志,最鲜明的大概是鲁迅了。不管怎样的体裁,特别是杂文和散文诗,鲁迅的语气与笔调,句式和词法,几乎一同。读得多了,重复感总会有,李白、杜甫、苏东坡给人的印象也不例外。

    文人的宿命,真的不赖手机。自己呼吸浅薄,不能怪时代肺活量不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迎风奔跑:网络盛行时代,能够离开手机,拿起纸质版看书者,少也。
      • 柏梨:兄台说得好👍,大大的赞

      本文标题:手机时代的文人宿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xy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