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乡野

作者: 西山居客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17:24 被阅读1200次

          记得以前有一次同事们会议后小聚,说起小时候事,大家很惊讶地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在座的几位基本都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于是那些方案、工作节点都暂被抛开,开始了一场乡村版忆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时任总裁的朋友,我一直觉得他能量超级充沛,原来小时候是父母被下放后村里的捉鱼能手。因一向早睡早起,本来特别怕他召集的会,有时能开到凌晨一两点。那天鉴于他是捉鱼能手出身,原谅了所有被他拖着开过的冗长的会。后来这位朋友离开公司,自己创业了。有时想起,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关于捉鱼能手的谈话。还有他有一次跟我说起,他父亲曾经告诉他,认识一个人的缺点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能给你提供帮助的,基本是别人的优点,所以要对别人的优点更有认知。我总觉得,这可能是他能团结一些人,走上创业路的思维起点。

    一个人的乡野

          不知道小时候的格局对人一生会有怎样影响。人的认知领域真是茫茫。前两天朋友发给我颜宁博士的一篇访谈,作为优秀的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记者问她的终极理想,她回答:终极理想是理解生命的起源。可能人的认知领域就是一个圆,知道得越多,圆周越大,未知的领域也就越大。

          看一个人的思维走向是蛮有意思的。但样本太少,通常也只能看自己,或者二三亲人、好友。就我自己来说,以前肯定的事情多,怀疑的事情少,而且往往认为一事一物的解决之道就是自古华山一条道。可是随着思维的分叉越来越多,眼见的事实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怀疑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究竟有多少比较接近事实?或者“客观”本身就是个陷阱,根本就没有“客观”这回事?在一个擅长捉鱼的小孩子身上,怎样才能看到他做总裁或者去创业的未来?如果世界上有一个盒子,打开来我们就能看到小孩子未来的命运,估计很多家长都抗拒不了这份诱惑。那么,我们能通过对小孩子现在的认知就推测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如果看着一个正在捉鱼的小孩子,有着未来金光闪闪的命运,我们是否会很纵容他捉鱼之后捉虾,根本不在意他历次考试成绩了呢?

          之所以抛出这么多不靠谱儿的思维点,是因为最近不断在看学校,发现自己以前对学校的看法是没经过太多思考的。我们怎样判断一所学校适合还是不适合孩子呢?国内选校可能简单些,因为相对同质化程度较高。美国私校就复杂很多,很多学校强调他们要diversity,其实学校本身的diversity程度更高,说千差万别也不过分。以前看唐国强演的一部电视剧,男主人公在结婚前反复问自己:非此不可吗?这大概也是择校中最困惑的问题了。为什么是这个不是那个?目前国内流行的选校思路还是看排名的,尤其是寄宿美高。今年暑假看一个很著名的美高,要求国际生的托福成绩起点是100分。现在水涨船高,分数不断缩水,100分看着并不起眼,但是哈佛的国际生标准,如果没记错,也就100分。要求托福分数是门槛,也并不是越高越有录取保证。开学后没怎么看过那家美高的网站,以为100分很符合常识了,可前些天重新翻了一下,发现起点已经成105了。这所学校肯定属于寄宿美高前十。问题是,这个前十对自己的孩子一定有意义吗?我很喜欢那所学校所在的镇,算是新英格兰地区最有文学历史之处。也很喜欢学校的写作训练,还有很好的艺术氛围,当然学校的学术水平也是毋庸置疑的,走向也很好。但是这些放在一起,就一定是要为了这所学校拼命把分刷上去的理由吗?国内申请的重点一般放在如何进去,而不是放在为什么进去?这可能也是我们社会的常态吧。比如说赚钱越多越好,就想着怎样才能多赚钱。而不去问一下:为什么赚钱越多越好?我们行动能力很强,但思辨能力不好说。所以有时尽管遇到很高学历的人,也不一定能把谈话进行得很好。

          如果一个小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乡野,而不是这样那样的牛校,他真的能走出来吗?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敢丝毫懈怠的原因。“茴”字尚且有四样写法,小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申请季里,我可能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反复检视自己内心的想法。检视的结果,就是不确定自己想的对不对。怎么能将一件自己不确定的事情交给孩子去攻坚呢?还告诉孩子,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如果一定要讲一句话,我希望自己能讲到那位父亲的水平,告诉孩子要怎样看待人和待人。这个,无论捉鱼,还是总裁,还是创业,都用得上。

    一个人的乡野

          我们每个人的起点或许都是一片自己的乡野,也许不捉鱼,我们读书,我们劳动,我们一点点前行,看到不同的天地。这一生,不过是各自朝圣路。我们无法界定自己的,更无法界定别人的,哪怕是我们心里最亲的那个小孩子。

          一边写文章,一边在参加关于以前一投资项目的无休止的讨论。人类的认知真是有意思啊,出发点和思考点这么不同的人,都做了一致的投资决定,签了一样的投资合同。就像努力申请各种牛校的家庭,可能出发点截然不同,但还是选择了一样的学校,经历了一样的路程。从这点说,美高私校,想不diversity,都很难。

              图片摄于北京西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乡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ag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