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生育孩子养育孩子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母爱是一种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情感,早期母爱的缺失,是之后用其他任何的感情、物质、社会地位、荣誉都无法填补的。对于每个新生儿而言,母亲的乳房就是他的伊甸园,母亲的声音、气息、亲吻、怀抱等一起构成了他的温柔乡,母亲的存在就是他整个世界的存在,一个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是一种最为深刻最牢固的生命本能,没有人会另外。
有三种不够好的父母。
第一种还未做好准备就当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父母首先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新身份,从心理和身体上接纳这个孩子的到来。那些认为自己还是孩子或者因意外而怀孕的妈妈往往都会遭遇更多麻烦,还有一些妈妈对自己的身材比孩子更在意,生完孩子后,他们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恢复自己的身体上,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不强。
第二种不懂得如何做父母。父母的心智成熟,与孩子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孩子在小的时候,哭是他唯一表达自己的方式,哭就意味着他有需求。这时我们要立刻作出回应。这种即时回应,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处在一种有人照顾的状态而产生一种安全感。 另一方面,父母也能够从与孩子的互动中判断出自己哪些是正确的回应,哪些是错误的回应。
第三种不在场的“虚假”父母。孩子需要父母日常的陪伴和关心。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因工作繁忙,常常缺少足够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幸福,不等于物质丰富,也不等于位高权重,幸福是一个心灵的概念。而在孩子小的时候,幸福还是一个时间概念,对他们来说,父母的陪伴越多,他们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多。
看到上述这段文字,我陷入了沉思。我不禁问自己:我用了足够的时间陪伴我的孩子吗?我有两个孩子,大孩子我花的时间比较多,但一岁到三岁这两年我是没有带的,因为工作原因,他跟着婆婆,我们每个周末会去看他。每一次离开孩子,他都哭得撕心裂肺,那种舍不得的眼神也会让我揪心。现在想来,孩子那时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无助。我的二宝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但我陪伴的时间不多,因为平时我都忙于工作,只是我们每天都见面,虽然现在他和我在一个学校,但我很少去看他。因为从小陪伴的少,所以总觉得他和我有点不亲,我也尽量抽时间去陪他,他也总是在我面前撒娇。他爸爸总是说我惯着他,唉,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宠他。
可能我就是上面说的第三种父母吧,你说不管我也管,你说管又管的不算多。这个度确实很难把握。平时都是爸爸陪伴的时候多,我有空时会尽量陪,但现在不知什么原因看到有爸爸在,我就不会过多干涉,其实现在我也没有以前那么忙碌,陪他的时间还是有的,但我总想不至于我们两个人都来陪他学习吧。不过他练字,我陪着练,他跳舞,我在外面守着,我拿着一本书一边看书,偶尔看一下玻璃里面的他跳舞的情况。可是孩子却不太优秀,不知道什么原因。
还是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吧,孩子长大了,想陪他都不需要了,就像我家老大,如今上大学了,你不找他,他还真不一定找你,除非向你要生活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