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方超,今天是分享好书的第九天,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讲了从汉纪九(公元前140年)到汉纪17(公元前62年)这段时间的历史,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历史中的智慧吧!
一.领导者要注意分辨下属说的话。武帝刚登基不久,匈奴入侵边关,要求与汉朝和亲,武帝询问大臣能否出兵迎击匈奴,众人都说不可,要武帝与匈奴和亲。大臣王恢为了建立功勋,说可以一战,武帝于是派王恢出兵。结果王恢率领的汉军主力大败,损失惨重,从此匈奴拒绝与汉朝和亲,屡次频繁汉朝边境,王恢在兵败后被处死。这件事情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大臣的话,往往首先是保护他自己的权位和利益,然后才是为国家着想,毕竟没有私心的人太少了!在公司里开会也是同样的情况:一个人发表意见并捍卫他的意见,不是因为他的意见能解决问题,也不是因为他真的相信自己的办法能行。他发表意见,是为了显示他的存在和地位;而他的意见是否被接受,则反映了他在公司的权位利禄的稳定性,更代表了他的面子。所以,当他说出来之后,这句话就成了他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接下来就是为捍卫自己的财产而战的事了,这是人性。而主持会议的领导呢,还以为大家都在讨论问题,而实际上没几个人会关心。至少是把问题的解决与否,放在自己的权位和面子之后。就算是老板自己,面子重要还是解决问题重要?也不好说!因为面子的得失是当场看见的,哪个意见是对的倒不是那么明显。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注意分辨说话人的话,跟他个人利益和面子的关系;另一方面,明知他的意见不对,也要找到其中对的部分来夸奖,不按他说的做就是了。不要让任何人因为说的话不对而损失面子,这样大家就没有强词夺理的必要,开会比较接近实际,并且有效率。
二.领导者的第一职责,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汉武帝下令要求各郡县推荐人才,对人才十分重视。领导者的第一职责,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培养、推荐人才,是领导者的本职工作,所以,如果在你的手下没有人才辈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任何一项事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都依赖于源源不绝的人才。如果一个领导者,他的部门只能出业绩,不能出人才,那么他所负责的领域就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危机。一旦哪天他不干了,他负责的那部分就会塌陷。因此,他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所以,必须把培养和举荐人才当成一项事业的最大业绩,“进贤受上赏”,我们要注意识别和排除那些嫉贤妒能的人,不能让他们处在领导岗位上。
三.不可有报复心,否则就只能同归于尽。汉武帝宠信张汤,张汤平时做事情非常张扬、跋扈,得罪了丞相府的三位长史,三位长史趁机煽风点火污蔑张汤贪污受贿,张汤被逼无奈,自杀谢罪,死前留下遗书说三位长史害我,武帝追查后又把那丞相府的三位长史一并处死。
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关键是害人之心不可有,尤其是报复之心不可有。你吃了他的亏,想找回来,他又吃了你的亏,也想找回来,最后就只有同归于尽才能扯平。如果知道结局是同归于尽,他们还会斗智斗勇吗?历史已经无数次重复了这结局,但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例外,这就是以自己喜怒好恶行事,而不遵循这个天理。
大家好,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分享有所收获,能够对华杉讲透资治通鉴3这本书产生兴趣,我是李方超,每天推荐一本好书,我们下次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