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有这样一位主持人,她没有任何所谓的“明星主持”光辉,对于熟悉她的老百姓,她更像是一位亲人,能够给百姓们温暖和慰藉。
她叫敬一丹,从1995年到2015年,主持《焦点访谈》二十年,在中国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担不起百姓的“青天”
主持《焦点访谈》这么多年,她为老百姓表的“冤屈”都有迹可循。
经常下班后走出演播室,有百姓迎上来给她下跪;经常有人在她演讲时冲到前台满眼泪花地求她;也经常有人写诉状。“血手印”什么的她都见过,就连她签字售书时,也有人乘机给她递上申诉状。
每次这样,她总和人说,大家看待彼此应该是平视的,别说“求求你”这样的话。
《焦点访谈》只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电视节目,但是已经超过了节目能够承受的期待了。她一再强调,自己担不起百姓心中的“青天”。遇到有人当街下跪,她会赶紧看看周围有没有人。
生存的“圆”
作为一档舆论监督的节目,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容易触碰一些敏感的神经。
《焦点访谈》学习美国的《新闻60分》,实行记者主持人制度。要求短兵相接、立竿见影,监督舆情要足够的犀利。《焦点访谈》前主持人方宏进称,“领导要求《焦点访谈》不能抛给大家疑惑”,而是要立场鲜明,是非对错明确表达出来。
节目的初衷很好,但是一旦“度”把握不住,就可能出现问题。如果让崔永元来主持的话,估计《焦点访谈》活不过两天。
正是因为敬一丹的“圆”,让这档节目生存了下来,也让她自己在央视的表达空间上游刃有余。
没有过分的奉承让百姓厌恶,也没有义愤填膺让领导不满,这样克制的中庸境界,敬一丹做的很好。
陈耀文说,敬大姐评论是有余地的。,“什么时候稳定处事,什么场合拿得出手,跟领导聊天没问题,就是有锋芒的人对她也敬三分。”
比如一次“假种子”事件,农民将粮库砸了一个窟窿,耽误了农时。敬一丹虽然对农民同情,有愤怒之态,但也顾及到了相关县长和书记一直在一线处置。
这种“圆”的处事风格,让许多人对她心存敬意,私底下大家都称呼她为“敬大姐”。有时候同事言语过激,她会在一旁提示一下“你那个很危险啊!”。
风骨比善良更难做到
主持《感动中国》时,敬一丹作为推荐委员,从来没有推荐过“悲情小人物”,多是知识分子。但可惜这些知识分子一个都没有选上。
《感动中国》主打的悲情牌让很多人觉着这样的“感动”有局限,对此,敬一丹也深有感触。
她希望节目做的有风骨一些,那些悲情小人物的确是善良,但是人生在世,相比于小人物的善良,更难能可贵的是知识分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风骨。这份风骨,只有少部分人才有。
四平八稳非平庸之辈
主持《感动中国》时,敬一丹少有流泪,遇到一些直击人心的事情时,台下观众哭的稀里哗啦了,但她最多是饱含眼泪。
无论是《焦点访谈》还是《感动中国》,敬一丹都有自己的克制。
这种克制是来自于她小时候的磨练。六十年代的运动,至今深刻在她骨子里。
遭人清查,和奶奶留守家里,13岁的她将母亲的旧毛裤改小自己穿,用洗衣粉洗头发,等等这些事情都锻炼了她的忍受力和耐性。
她做节目的时候,不喜欢用大字,如“人人”“一切”“全部”等等,这是因为她在运动中被这些大字深深地伤过。
虽然她也说出过“春从来不是叫出来的,春那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这样刺人眼球的话,但这种放肆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极少出现。
四平八稳的处事态度,看似有些无趣,但敬一丹绝非平庸之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