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全然臣服于当下的自己。虽然我有时还达不到,没关系,慢慢来就可以了。

—题记
2017。走过了离别的六月,迷茫的七月,感伤的八月,终于迎来开悟的九月。
和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一样,不晓得何去何从。除了不晓得,我还多了不少优柔寡断,担惊受怕。
父亲常说:“你这孩子前怕狼后怕虎。”
在九月,邂逅克里提那穆提。终于遇到一位圣者,没有指责也没有嘲笑只是静静看着我人性中的怯弱。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人生课题,那些困扰我们的特质,是我们的今生要修炼的功课。与其诅咒,愤怒。不如为自己燃一盏心灯。
因为自幼内心出其的胆小,总担惊受怕。才为疗愈自己踏上了名曰灵修的路。
童年时担心说错话被骂,少年时担心功课不好被孤立,青年时担心生计问题。
每一个阶段都伴有愚蠢的恐惧和担心。
有想过可能我的恐惧是前世带来的。也许被人遗弃过,才会异常担忧只剩下自己。青春期的我喜爱美化孤独,并标榜:只有痛才称得上青春,得不到的爱情是最璀璨的。事实上,我是在掩饰那个已经脆弱到不堪重负的自己。但除了依靠一系列病态美学,无力拯救当年的自己。
克氏说:我们生活中的利己主义是恐惧的根源。
克氏说: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恐惧的某个枝丫,某一片叶子,而是恐惧的本质,结构和特性。正是在观察的过程中,恐惧的根源才会自然显露出来。
克氏说:只有过去或未来的东西才会滋生恐惧。只要头脑还在产生有关时间的恐惧,它就不能理解什么是永恒。
克氏说:不是如何消除恐惧,不是变得勇敢,而是完全与事实共存。
克氏的每一句话,都牢牢烙在了我的心里。常每读一章,便泪眼婆娑。
我的脑海里的小人儿依然在不安地吵闹:
“读研究竟要去北京还是上海? 为什么我今年那么想去南方? 万一我考不上研怎么办?我要不要再报低一点?调剂后的生活会过得好吗?”
现在,让我用一盏柔灯轻轻将你照亮。我知道你太恐惧,太不安了。这些年,你生活在巨大的无明中受了好多好多的苦。
我爱你,谢谢你,对不起,请原谅。
我知道恐惧是我的一个朋友。像linka一首歌中唱到:“麻烦是一个朋友”。
我步履匆匆,却弄丢了自己的心。
我渴求真理,却总想求外回应。
我的恐惧,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啊。她陪伴我多年,但我总想如何丢弃她,如何逃避与她的对话。
当我聆听她时,刹那间感到了慈悲。
事实上,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