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资源稀缺,成本高的社会活法——谋攻篇《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资源稀缺,成本高的社会活法——谋攻篇《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作者: 贤菜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23:29 被阅读16次

今天是写《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第四天,从昨天开始就有点“累”了,但是,之前把文章发到自己的写作群上,有个小伙伴说很感兴趣要继续看,自己虽然有点“累”,然而,那句话却时时浮现在眼前,虽然只有一个观众,但是,我写作的时候,是比较自嗨的,都是想象有1w个人在背后,没头皮也得硬着头皮继续写呀!

谋攻篇也是攻城篇,它提出了知胜五道:

1.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2.识众寡之用者胜;

3.上下同欲者胜;

4.以虞待不虞则胜;

5.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无论是孙子还是华杉,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感受还是他们的假设,先假设败,才有后面的战略。打战不是为了杀敌,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成本很高,不用攻,不攻而下,是最好的胜利。不知道是不是年龄的问题,比较年轻的,可能自身比较冲动,什么成本的呀!其实,概念真没有那么深,真的每一步每一笔账都要算得那么清吗?或许我就是属于那些不怎么会算账的人,所以,算账的这种思维还是十分好奇的。

正是由于孙子他们的假设是会败,所以,他们打仗用计谋,主要是先破坏对方的计谋,如果不行,再破坏对方的外交,最后实在不行才打仗。他们假设的战争会失败是有两个依据的,一是战争是不可预测性,即便基本面上,我方会胜,但是,打仗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像是之前提到的,可能中途有叛变,由之前的打一个家族,变成一下子要打3个家族,你势力强大,本身也是一种风险,人人都想取而代之。即便胜利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胜利了,有可能你付出的代价会让你失去之前所拥有的强大,没有了之前的人力跟财力。不是赢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谋攻,讲究全利,能通过谈判让对方投降,这种是最好的,自己不损失,敌方资产也不破坏。非战,非攻,非久。(非久:动作要少,不要反复折腾)

亮点1:集中优势兵跟分兵作战

这两点是从兵力原则跟作战方式去讲究,很有意思,它要求要有绝对优势兵力,十倍才包围,五倍才进攻,文章中举到抗战时期,毛泽东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也就是说刚开始的时候是敌方众我寡,但是,在大的空间上,我们可以先冲散对方的兵力,然后由于我们的兵跑得快,就可以迅速聚成比对方更大的兵力攻打对方小块的兵力,然后慢慢歼灭。这个毛爷爷的运动战,到如今才算是真正明白了,是大的空间+士兵们的快速移动+合理地组合。

分兵作战,有个成语就是由这种战术中出来的,叫声东击西。而这里也确实有这个意思,分兵一方面分敌人的兵,一方面也是分自己的兵,但是,由于自己的兵力是10倍乃至5倍于敌人,所以,敌人分兵势能减弱得更快,这也就是说大佬们玩的游戏,你不一定能玩,别人100个亿下去,很快可以从其他地方补回来,但是你100个亿资金外流就很危险了。

亮点2:带兵与管理,君与臣

古代的兵,军:12500人,旅:500人,卒:100人,伍:5个人,而打战,最主要是你知道需要用多少兵,你能带多少兵,兵怎么带,怎么用。

识众寡之用者胜

知道兵多兵少怎么用的人能胜。这里,秦王要灭楚,王翦要60万人,而李信要20万,结果李信败了,秦王只能再派王翦,60万,跟楚国耗了一年,让他们熬不住,频频调动,漏出破绽,最后灭了楚国。只有优势的兵力才能有作战的资本,几次调度之后,拼的是兵力,财力,谁开始焦虑,谁开始有破绽。

君与臣,要上下同欲是不可能的。这里的欲指迎合别人的欲望跟心愿,而你会去迎合别人的欲吗?很难,但是,利他就是利己,虽然明白,还是很难。

亮点3:舍得“白准备”

以虞待不虞则胜;

这里的“虞”是预备,防备的意思。你有准备而别人没有准备,则你有机会获胜。这里,有一家公司特别有意思,amazon,他的安全系统是别人的,amazon自己也有防备意识,怎么弄,自己设计出更高级的病毒去攻击自己的系统。虽然绝大多数的准备都是“白准备”,但是,如果只抵挡住一次也是很值得的。所以,人生有许多的准备也是“白准备”,你愿意付出吗?

在前文曾经提到一个问题:账真的算那么清,好吗?以前,可以会回答不好,现在,觉得挺好的,一个作战成本如此高的社会,资源如此缺乏的社会,能活下来的,肯定是那些用有限的资源最小的代价从而获取自己生存地位的人。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资源其实永远都是稀缺的,认清这点,比很多东西都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源稀缺,成本高的社会活法——谋攻篇《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ldg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