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几天是今年的清明节休假时间,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人们正好乘着阳光明媚,温暖如初夏的美好天气去游玩一番。
而我在家里带孩子,赏杏花,赏桃花,难得在家清闲几天时间。同时,也思考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有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能赚到钱;而另外一些人很努力却总是赚不到钱?我们该怎么看待财富才能生活的幸福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0485/7fa89a743db19db1.jpg)
1
自己所待的这个地方其实是甘肃很偏僻贫穷的小山沟,家里世代为农,种点庄家,基本上靠天吃饭,所以,想不贫穷都难。
但是最近几年的变化巨大,有的人做起了各种生意,有的人外出打工,有的人靠手艺谋生,有的人自己创建企业当起了老板,而有的人还是选择种庄稼。
经过几年的发展,基本都变样了。可是,差距却越来越大。有的勉强糊口,有的有存款,有的买了房,买了车,有的生意越做越大,也有的没有以前的日子过的爽了,有的已经生老病死。
然而,我想问的是为啥在同一个自然条件下,人们的日子,或者说的更直接就是财富为啥不按你想的分配了呢?
以前只要种好地,每年每家每户的收入差不多。可现在,却相差这么大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0485/4e3c2330b8155ab7.jpg)
2
思考良久,我感觉还是人们的思维模式,或者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决定了财富的最终分配比例。
比如,以前是种地的,现在还在种地,并且想通过种更多的地来获取更多的收益,恰好有的人不想种地了,种更多地的愿望立马就实现了,而且种了更多的地以后,每年的收益确实增加了不少。这就是第一种惯性思维。
那么,不想种地的人觉得种地累,收益少,就放弃了种地,然后就开始思考,不种地也能赚钱的法子。于是琢磨来琢磨去,就跑到外面打工去了。这是二种求变的思维。
打工的人当中,做了一两年,有的感觉虽然能赚钱,但是太累赚不了大钱,长期打工不是事儿,所以又动起了歪脑筋。于是,开始思考人生,我要打一辈子工吗?想着想着,就决定自己叫上一帮人,给他干活。结果就弄成现在包工头,后来变成了房地产公司,越做越大。这是第三种突破思维。
最后,你有没有发现,那些赚了钱的人,都是思考能力强,特别渴望赚大钱的人。而那些安于现状的人,那些不思考赚钱的人,依旧靠种地,是不会赚到钱的。
这只是我们村子里的人的故事,因为太亲近,太真实,甚至包括我的父母,思考之后真是感慨万千。那些拥有财富的人肯定和你想的不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0485/f670da652b472b5b.jpg)
3
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世界里的人和事,我们要思考,要学习,要让自己不在为财富而疲于奔命。
下面我们先看看富人和穷人是想的:
富人思路:我要做成一件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穷人思路:我现在有什么条件,能不能做成这件事?
看,富人和你想的就是不一样。
就拿写作举个例子,富人和想法就是,为了写一篇10万+阅读量的文章,我需要怎么做?如果做不到,我需要到哪里去学习或者向谁去学习?
而穷人的想法就是,我就这个水平,能写成啥样就写成啥样,至于结果那不是我所能决定的。
所以最终我们很多练习写作的人,还是默默无闻,没有爆款文章。只有一部分人通过写作,成就了自己。这更财富的分配何其相似,也是少部分人赚到了绝大多数财富,大多数人只赚到了极少部分财富。
正如李笑来所说的我们要笃信自己能变得更好。我们也要笃信我们能赚更多的钱,我们也要笃信为了赚钱一定能找到好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