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医疗纪录片播出,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一部完全聚焦医生,它将医生的真实工作状态拍了出来。
冷静、客观、专业——
《业内人士》

医院这两个字,在这里见证过痛苦,感受过生离死别。
一旦到了医院我们总会开始陷入焦虑,看了这部剧说不定我们的焦虑能少一点,它将目光对准了北京四家医院的顶尖专家和年轻医生。
整部剧只有五集,每集24分钟,对于医生的记录是非常精简的。
给每集取一个小标题
1)拯救大脑危机:北京天坛医院,张亚卓。
2)心脏拆爆队: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
3)急诊特种兵:北京协和医院,朱华栋。
4)非常诊断:北京协和医院,朱兰。
5)刀锋挑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跃。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裘法祖说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作为临床医学生,一方面接受着枯燥且繁杂的学习任务,一方面又时不时听闻医患关系如何如何恶劣。真正坚持下去,并且能做好的寥寥无几。
看着这部影片里面的各个科室的顶尖专家,他们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将医学当做一种艺术,一种终身热爱的事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此也心甘情愿。我真的内心深处表示非常的敬佩。
《业内人士》大多数镜头和旁白都是冷静的。
它固然冷静,却足以让观众感觉到提心吊胆,因为每一刻都关乎一个人的生死。可想而知幕后的医生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压力。
而正是这群人给了患者们莫大的力量,他们绝对值得我们的真心的尊敬。

下面分享几个剧中的小片段:
[1]
最先出场的是脑外科医生,在大脑里动手术,必然需要极高的精准度。
每次手术都是一场没有演习的战役,稍有差池,可能就是将一条人命推到最危险的境地。
张亚卓是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从医至今他做过超过6000台脑外科手术。
就是经验如此丰富的他,依旧秉持着谨慎认真的态度来面对每一台手术。
他严格对待手术的每一个环节,对于他而言一个小细节的偏差都是不行的。
他的学生也长期需要高难度的训练。
其中有一个常规训练,练习的对象是一个鸡蛋,将鸡蛋放在头骨磨具中,模拟一个脑肿瘤。
他们需要做的是用器具一点点的磨出蛋壳,但里面的软皮保护膜却不能有丝毫破损。
大家都吃过鸡蛋,那一层有多薄肯定也知道,但凡偏差一点保护膜就会被戳破,所以要做到这个必然需要极其精细的手法。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个开始。
为了练习血管缝合技术,他们还需要将保护膜剪断,再用手术线将它缝合。
这些都只是神经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张亚卓医生曾经完成过不少高技术含量的手术。
其中一起,患者的脑脊索瘤占据了大脑的四分之一,大到几乎把颅底脑干的全程压瘪了。

这个病症非常罕见,手术难度也非常大。
就连从医35年的张亚卓都只见过几次。
对于这种手术有人会选择放弃,而他却选择迎难而上。
医生们一起研究讨论病情,在术前也反复确定手术方案,因为他们知道不能错,面对罕见病症他们更需要打起12分精神。
最终手术成功,亲人们都激动到流泪。
或许这样的时刻才是医院真正的意义所在,不止有悲伤抑郁,还有病后的晴空万里。
[2]
在医院,除了身体上的病症外,对病人的心理疏导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毕竟因为心态不佳加速病情恶化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妇产科医生面对的是孕育着下一代的产妇,或者青春期的少女,她们和普通病人情况有些许不同。
协和医院的朱兰医生,就将心理疏导贯穿了治疗的各个阶段。
13岁的女孩岩岩,一到生理期就疼痛难忍。
辗转多家医院都无法确证,于是她只有靠着止痛药度日,而这明显不是个长久的办法。
来到协和医院,朱兰的诊断结果是岩岩天生有两个子宫,患有生殖道畸形。
这个病症,我们普通人根本听都没听过。
这种时刻医生安抚的话语绝对是让病人和家属安心的定心丸。
事实上岩岩的病情还是得到了诊治,在恢复过程中朱兰也时常去看望她安慰她,帮助她在身体和心理能得到双方面的治愈。
或许这就是关爱的力量吧。
作为医生的朱兰在面对疑难杂症时还能够变通,不断研究。
[3]
颖颖因为几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差点失去生命,后来虽然抢救成功,但腹部严重受伤导致了子宫严重畸形。
去的所有医院都建议她切除子宫。
但她却没办法下定决心,因为切除意味着她再也没有机会生育,没有机会成为母亲。
面对这个极端病例,朱兰一开始也是建议切除子宫,但是看到颖颖对成为母亲这件事的渴望,她决定为她寻找全新的治疗方案。
对于颖颖来说,保住子宫就是保住了她生的希望。
有时候,医生的一个决定改变的是患者的一生。
当岩岩手术成功后,母亲在病房外含泪给亲人打电话报喜时,能感觉到医生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母亲心头大石终于放下,但是对于朱兰医生来说,这只是众多成功案例的其中一例。
她的工作不允许放松,在这之后她依然有不少疑难病症需要应对。
一周十几台手术以及妇科盆底学组的研究工作让她不能有一刻停歇。

也正是这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让一个又一个的患者有机会得到救治。
朱兰说她是在做自己爱做的事,而这份热爱也是专业素养的体现吧。

[4]
除了他们之外出镜的还有一年365天24小时无休的急症科。这里简直就像真正的战场,从行动到语速都非常快节奏。
他们需要迅速的判断然后给出治疗方案,在急症室,时间就等同于生命。
他们需要应对百变的状况,需要拿出百分的经验,每一个决定都不容有失。
其他优质医疗剧推荐↓
近几年国内越来越多纪录片从业者将镜头对准医院。
医院这个地方,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可以说有人间百态。
《生门》里面我们看到的是妇产科的一景,有因为生育在生死线上徘徊的伟大母亲,有伴随着希望与爱降生的新生命。
《人间世》更是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医院的众生相,家属、病人、医患关系,非常有意义。
《生命里》聚焦国内刚刚开始发展的临终关怀,关于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也关乎尊重关乎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