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第7章 用全心倾听
在一次研讨班中,我问23位心理医生,如果向他们求助的人说“我快要崩溃了,我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我收集好他们的书面回答后提议:“我将依次大声读出这些书面回答。假定你是那位求助的人,如果你认为某个回答表达了对你的理解,就请你举起手来。”在23个回答中,只有3个有人举手。其中,最常见的反应是,像“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类的问题。也许,他们是希望通过收集足够的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事实上,试图分析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我想,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我们还会发现,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就会消失。我们越是这样做,就越能体会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作家约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说道:“为了幸福,必须把‘别人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放在一边。”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如果人们常常怀疑我们的诚意,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审视自己的动机。也许,我们只是在机械地运用非暴力沟通,而忘记其目的。这时,我们就可以问自己,我们关心的是加深与人的联系,还是以“标准的”非暴力沟通方式来说话。或者,虽然我们是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在乎的也许只是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的需要。
以:
倾听别人的同时放下分析和提建议的念头真是太难了,尽管平时跟闺蜜或者身边人沟通的很多,也算比较深入,但是上面提到的在倾听的时候打断对方、植入自己的经历和建议真是屡见不鲜。仔细想想,确实是在那样的时候效果不是那么好,对方可能觉得建议不错,但是情绪没有太大缓解。很多时候,他人的倾诉只是表达情绪和感受的一种方式,她不是真的需要建议或者理性分析。这跟正面管教中先联结再解决问题是异曲同工的,因为人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要解决的是情绪问题,然后才会到理性阶段考虑解决方案,孩子可能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我们的建议,对于很多成人来说情绪缓解后办法自己就能搞定了,根本不需要我们给建议。
最后那两段关注他人感受和需要的论述可以看作是对于非暴力沟通术与道的比较,注重流程而不用心,他人必然能够感受到,而当我们真正把关注点放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上时,语言可能会自然而然组织起来,对方乐于接受,也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就好像你喜欢一个人,你的关心会无微不至,一点小表情小情绪都会捕捉得到,而你如果是在敷衍,那么即使语言天衣无缝,别人也感受不到关心和爱。
致:
1、与他人沟通时,认真去体会她的感受和需求,听听他的想法,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2、在与有敌对或者抵触情绪的人沟通时,切记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在其次,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用:
老公去年做了个手术,不是很成功,病没去根儿,日常还会受其困扰,对工作和生活也有影响,这件事对他的状态影响很大,有时候甚至很消极,会说一些自暴自弃的话。其实我知道他不是那样的人,那些话算是一种宣泄,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病痛的无能为力。但是以往沟通的时候我常常会安慰安慰他,然后就开始给建议,效果并不好。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下次可以这么说:我看到你睡眠不好,吃饭胃口也不好,是不是很烦恼?是不是身体还是不舒服,头晕?......你是不是想放慢节奏,把病早点治好,生活恢复正常?......如果我们多旅行几天,或者一起看个电影,你觉得会不会好一点?
2018,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