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自己的状态像是打仗。
匆匆忙忙一天,晚上滩成泥。只想自己一个人静静充充电。第一次和杨老师这么频发互动合作。
也让我思考了很多,如做事的方式方法。习惯了单打独斗,嘴上说着团队协作,但对这个深刻的理解也是在这一周,
自己单打独斗的充实,和团队协作时试图表达自己观点口舌之争的爽,到底哪个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不知道。但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当自己还没有足够优秀到万物皆知时,想做好一个精品项目,一定不是单打独斗出来的。
想想,这也是为什么杨老师说的开始做项目时,要拉上所有相关人员。而这一次我参与了这个团队式的作业方式,也是杨老师牵头,带我们做一个收费的精品。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
和杨老师频繁的互动学习,也是难得的。杨老师说了一句话,很扎心但也很正确,说要不是他手下有几个不干活的高经,他也不会这么被动的需要具体落地的带着我们前行。
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也知道,我需要变得靠谱。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毫无顾忌的顶上。
在这个项目中,我也逐渐给自己定位清楚,我也越发的知道杨老师需要我做什么。所以我要做好。
怎么做好?做一个思考缜密的人。做任何事情,要学会做准备---这也是和杨老师配合后,自己感触最大的一点。
用杨老师说的话是:带着客户上楼,那怎么才能带着客户上楼,客户的痛点是什么?客户最在意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接解决这些痛点。
慢慢引导,逐渐让客户发现坑,让客户思考如何填坑,最后一拍即合。这就是最完美的会议结果。
我下一步要学会的就是,把自己的动作放缓,让思考的影子出来。
另外,在这篇文章中,也想小小的提醒自己:自己很久没有早起来学习了,早起是一个好习惯,回顾2017年自己为什么进步快,也许就是因为那段时间每天早起1小时,每天读得到,感觉每天很充实。
最近自己定了很多知识类的服务,都没有时间看,便搁置了。下周拾起来吧,还是保持晚上10点30睡觉的习惯,早晨6点起床。
1.起床学课程及开发课程---自己应该可以拿出几门拿手的课程了。
《管理基干3板斧》《情绪管理》等等。
2.公交车上的时间,以及晚上回家的时间,是看书。每月读一本并写总结,这也是2019年自己的任务。
3.路上的时间及周日某个时间,给到得到APP---学互联网前沿知识。
4.每天中午及周五晚上去健身,也是不变的硬道理。
让自己逐渐变的优秀,变的有思想。在合适的时机,去一线。
网友评论